综合新闻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启动会暨“精准医学”学术研讨会圆满举行

稿件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作者:孙逸仙纪念医院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7-05-11 阅读量:

5月3日上午,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启动会暨“精准医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举行。此次会议由孙逸仙纪念医院联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与核心合作伙伴哈佛医学院附属BIDMC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癌症中心共同举办。会议聚焦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及精准医学等前沿热点,邀请了哈佛医学院附属BIDMC 癌症中心主任、癌症研究机构Pier Paolo Pandolfi教授、医学部转化治疗科及癌症中心转化治疗科主任Kun Ping Lu教授、癌症中心和癌症研究机构生物化学项目主任Wenyi Wei教授参会见证并作学术报告。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交流合作处董茗副处长、许哲科长,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赵勇处长,人力资源管理处栾天罡处长,科学研究院陶亮副院长,中山医学院吴忠道书记、张辉副院长以及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有关专家应邀一同出席会议。会议由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副院长主持,近300名医学生、研究人员及附属医院医生到场聆听。

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山医学院院长宋尔卫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作为中国首家西医医院、西医教育的摇篮,孙逸仙纪念医院与中山医学院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去年,孙逸仙纪念医院获得首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实现了国家级科研基地零的突破。借助该国际科研合作基地与平台,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医学院与哈佛医学院附属BIDMC癌症中心计划联合共建超精准医学国际合作平台,致力于开展以长非编码RNA与重大疾病为重点的科学研究,旨在创造高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实现医学研究到临床的成果转化,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治疗。宋院长表示,希望该国际合作平台凝聚三方力量,不断提高中山大学的国际科研影响力,不断推进及深化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医学院与哈佛医学院的国际合作。

哈佛医学院附属BIDMC 癌症中心主任Pandolfi教授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超精准医学的概念与意义。他指出,目前非编码RNA领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超精准医学将针对这些研究空间开展深入的探索。他表示,秉承这一伟大的探索目标,哈佛医学院附属BIDMC癌症中心将携手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医学院组成国际联盟,组建超精准医学国际合作研究平台,推进中美乃至全球医疗健康发展。

随后,在现场近300名领导、嘉宾及参会医生学者、医学生的见证下,孙逸仙纪念医院首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顺利揭牌。

在学术研讨会中,哈佛医学院附属BIDMC 癌症中心三位教授、宋尔卫院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曾木圣教授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专家教授们围绕精准医学的前沿热点问题,分享他们对肿瘤治疗及精准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与现场的听众展开了广泛而充分的研讨。会议为与会的医生学者、医学生们提供了与世界著名的哈佛专家、国内肿瘤领域研究名家自由学术交流的高层次平台。

近年来,孙逸仙纪念医院与哈佛医学院附属BIDMC 癌症中心互动频繁,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双方在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引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双方共同承担的关于RNA领域的科研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发表了多篇高分值、高影响力的学术论文。此外,双方还积极筹备高层次会议,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