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理论物理研究和电动力学教学交流会暨郭硕鸿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稿件来源:物理学院 作者:物理学院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7-04-27 阅读量:

4月22日-23日,理论物理研究和电动力学教学交流会暨郭硕鸿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于我校高等学术研究中心举行。该研讨会由我校物理学院和广东省物理学会主办,旨在缅怀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郭硕鸿教授,继承和发扬郭硕鸿教授的高尚师德和学术传统。

理论物理研究和电动力学教学交流会暨郭硕鸿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

我校原副校长张纯祥教授,物理学院(系)前领导史隆培教授、徐耕教授,理论物理学科前辈罗蓓玲教授、郑庆璋教授、鲍诚光教授、罗达玲教授等出席了研讨会;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长、物理学院王彪教授,广东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邓文基教授,物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郑跃教授、副院长姚道新教授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郭硕鸿教授的家属和学生代表等共5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王彪教授代表广东省物理学会致辞。他表示,郭硕鸿教授是中山大学物理学科的开创人之一,数十年潜心钻研,持之以恒,为学术界所敬仰。

郑跃教授代表物理学院致辞。他高度赞扬了郭硕鸿教授杰出的学术贡献和崇高的品格。他指出,物理学院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意义重大,既能营造尊师重教、崇尚名师的氛围,又能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物理学家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师德。

世界著名华人物理学家、犹他大学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吴咏时作了书面讲话。他回顾了中山大学70年代在国内率先从事规范场理论研究、在关于物理学基础的重大问题上做出的重要成果的光辉历程。

郭硕鸿教授的女儿郭清宇女士发表了讲话。她说,父亲一生朴实无华,把毕生都奉献给了热爱的物理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父亲生病期间,得到了学院的多方帮助,尤其中大同事和学生的诚挚慰问和无偿献血令她至今难忘,她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父亲的关照。

郭硕鸿教授的弟子、浙江大学物理系主任郑波介绍了恩师的生平,回顾了恩师的为学、为人、为师之道及他对物理学和教育的杰出贡献。

随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马中骐研究员、清华大学化学系帅志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夏钶教授受邀分别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23日,与会的十多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报告,分别分享了各自在物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

附:郭硕鸿教授简介

郭硕鸿教授(1928-2016),于1950年毕业于岭南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78年破格从讲师晋升为中山大学教授,1981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郭硕鸿教授在介子辐射衰变的研究中注意到规范不变性,在基本粒子领域做出了达到国际水平的贡献。

七十年代,郭硕鸿教授所在的中山大学基本粒子研究组是国内率先开展非阿贝尔规范场(杨-Mills场)研究的小组之一。1982年,该小组关于磁单极和非阿贝尔规范场经典真空拓扑性质的系列研究与国内其他研究组的相关研究共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79年,郭硕鸿所著《电动力学》曾获得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该书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近四十年来一直被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所采用,至今印刷数量已经超过60万册,是国内物理学专业的经典教材。

八、九十年代,郭硕鸿教授带领中山大学格点规范研究组,对规范场的真空结构、胶球质量和弦张力等强相互作用的非微扰性质进行解析计算,成果甚丰,1991年和1993年,上述研究两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郭硕鸿教授桃李满天下,培养的研究生中,至今已有九位物理学教授。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