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互动交流研究平台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首届非洲问题研究论坛暨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非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校举办

稿件来源: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作者: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7-04-01 阅读量:

3月26日上午,首届非洲问题研究论坛暨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非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校南校园马丁堂举办。刚果盆地艺术史研究中心Marc Leo Felix先生、香港实业家、非洲艺术推行者卢重晋先生,广州展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佑霖女士,我校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张应强教授、朱铁权副教授等参加论坛。

张应强教授对广州展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的慷慨捐资及与学院共建“非洲研究中心”表示感谢。他指出,东非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又多民族与文化交流的中心,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学院成立非洲研究中心,旨在推进我校在该地区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以此研究中心为基础,我们将会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布点,与国际上知名的研究机构合作,分阶段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互动交流研究平台,开展跨国境、跨文化的研究。最终,带动学校人文社会学科水平的提升,服务国家大国崛起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随后,Marc Leo Felix先生与朱铁权副教授分别围绕“大学艺术史教育现状之我见”和“肯尼亚考古发掘新进展”等主题进行演讲。Marc Leo Felix先生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开设艺术史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少,而且当前研究艺术史的专家更多是注重艺术品背后社会文化而忽略了对艺术品本身的研究。同时,他也提到,非洲呈现多元文明格局,拥有灿烂的艺术作品,应该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研究。

朱铁权副教授提到,学院自2012年起便同肯尼亚帕瓦尼大学人文学院等单位开展了东非考古学与人类学的研究,为非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他给大家分享了近些年中山大学在肯尼亚的重要考古发现,包括:中国古代陶瓷器、古代料珠、明永乐通宝、人体骨骸(已被鉴定为中国人)等,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则还需要利用大量自然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最后,他还告诉大家,今年暑假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相关教师还将赴肯尼亚进行Manda(曼达)考古遗址的大面积发掘,同时对肯尼亚疑似明郑和船队后裔所在村庄进行深入的人类学调查,并希望大家今后能够更多地关注非洲研究。

与会嘉宾围绕非洲研究中心经费的筹措、研究方向的拓展和人才的培养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凝聚了共识。

据悉,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把学科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把“三个面向”作为学科发展的基本前提和立足点。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分别设立了环南中国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考古重点发展方向。近几年,学院已同越南、印度尼西亚、伊朗、以色列、肯尼亚、法国、英国等多所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签订了深度合作协议,已开展联合考古挖掘的工作,正逐步在欧洲、东非、东南亚、南亚、西亚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设综合性创新平台。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