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国伟教授研究组应邀为国际材料科学权威综述刊物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SCI影响因子31) 撰写综述论文,系统介绍研究组最近十年在LAL领域的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该文已于2017年2月14日在线出版(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DOI:10.1016/j.pmatsci.2017.02.004)。
据悉, 该研究得到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以及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的大力资助。杨国伟教授研究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际上率先将激光与液-固界面的相互作用引入亚稳纳米材料的制备中,发展了独特的液相激光熔蚀(laser ablation in liquids, LAL)纳米制备技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目前LAL已经被国际公认为一种重要的极具发展潜力的纳米制备新技术。研究组被国际同行公认为是LAL纳米制备技术的主要“开拓者”(pioneer),他们的许多工作被国际同行认为是该领域开创性的(pioneering)。杨国伟教授曾应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邀请撰写了国际上第一篇介绍LAL基本过程及在纳米材料制备中应用的综述论文(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52 (2007) 648);新加坡Pan Stanford出版社邀请杨国伟教授作为唯一Editor编辑出版了国际上第一本关于LAL纳米制备的学术专著(Laser Ablation in Liquid: Principl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in Nanomaterials Preparation and Nanostructures Fabrication, Edited by G. W. Yang, Pan Stanford Publishers, Singapore, 2012 (ISBN 978-981-4310-95-6)),来自包括德国、英国、法国以及日本在内的世界上十个国家的数十位此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为此专著撰文。国际著名材料化学家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Barcikowski教授最近发表在Chemical Reviews (DOI: 10.1021/acs.chemrev.6b00468) 的关于LAL纳米制备技术的综述论文中充分肯定了杨国伟教授研究组对LAL发展的贡献:“杨研究组贡献了国际上关于LAL纳米制备技术及相关合成机理的第一篇综述论文和第一本学术专著。”
近年,杨国伟教授研究组在LAL纳米制备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发展了一系列外场(电场、磁场、电化学和温度场等)辅助LAL方法并用于多种功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和组装。例如,采用LAL技术在国际上第一次合成了自然界中的第三种碳即一维sp杂化结构碳原子构成的白碳(Science Advances 1 (2015) e1500857);将LAL方法应用于纳米光子学的全介质材料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证实了全介质材料纳米结构的磁致光透明(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MIT)效应(Nature Communications 6 (2015) 7042)等。这些研究展现了LAL在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