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校学子应邀在全国珍贵古籍特展上演示中西文古籍修复技艺

稿件来源:资讯管理学院 作者:资讯管理学院 编辑:彭楚裔 发布日期:2016-08-03 阅读量:

7月3-14日,我校文献保护与修复方向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古籍修复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国家图书馆开展联合暑期实习项目,并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邀请,于7月9日在“民族记忆 精神家园——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上通场演示中西文修复技艺。

本次展览适逢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并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号召,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承办。为了更好地展示古籍修复技艺,给参观者更加真切的体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我校与复旦大学文献修复方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展览上进行中西文书修复与装订技艺的现场演示。演示内容主要有西文精装书的装帧步骤、中文线装书的装订和古籍破损书叶的修复。

在展览现场,络绎不绝的参观人员被我校学生的演示吸引过来。在西文书修复展示区,同学们分别演示缝线、缝搭头布、圆背、上封面等步骤,另一部分同学则负责在一旁为观众进行解说。虽然西文书的装订方式在现代十分常见,但是许多人不知其背后的制作流程,演示为大众揭开了手工精装书诞生过程的神秘面纱,现场观众纷纷表示大开眼界。

图为演示场景

在中文书修复展示区,两校学生共同演示了线装书破损书叶的修复与线装书装订的技艺。随着一张张残旧蜷曲的、破损的、薄薄的书叶在演示者手中被修复如初,观众们都感叹从事古籍修复工作所需的耐心、细心之余,也备感展柜里那些经过千年洗礼的古籍,如今能够以原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与国家对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古籍保护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分不开。

“民族记忆 精神家园——国家珍贵古籍特展”自6月8日起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号展厅开放展览,将持续两个月的时间。展览征集了全国近20家单位100余件珍贵古籍参展,不仅关注古籍的版本价值,更加注重对其内涵的发掘。同时展览专门设置了视听区,以播放纪录片的形式展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的古籍修复成果。本次两校研究生在展览上的中西文修复演示活动不仅向社会各界充分展示了我国首批古籍修复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与技术能力,也成功向大众传达了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以及古籍修复行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兴趣。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