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附属六院胃肿瘤联合(MDT)门诊揭牌活动举行:为患者打造精准个体化治疗

稿件来源:附属六院 作者:附属六院 编辑:彭楚裔 发布日期:2016-06-16 阅读量:

6月6日为附属六院挂牌九周年之日,当日上午,医院胃肿瘤多学科联合(MDT)门诊揭牌活动于新大楼一楼召开,共有来自各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和广州市内各大媒体近100人出席。胃肿瘤MDT门诊将通过现代“圆桌”会诊,为就诊患者打造精准个体化治疗服务。

上午10点半,揭牌活动正式开始,附属六院院长兰平致辞,他说,目前医院电子病历及信息化医学发展为MDT广泛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各亚专科医生聚集在一起,通过电脑可了解患者病史、影像结果、内镜图像、病理报告及实验室结果等,经过讨论,外科、影像科、内镜科及病理科医生就患者的最终诊断达成一致。他希望胃肿瘤联合(MDT)门诊能够像直肠癌联合门诊一样获得大家的满意。

据悉,该门诊面向的患者群主要是胃癌。医院大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林锋教授表示,目前胃癌是全球发病率第四位的恶性肿瘤,在肿瘤中致死率居第二位。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42%。但我国早期胃癌患者检出率只有5%-10%左右,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一部分患者甚至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林锋指出,肿瘤被发现时,其分期的早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疾病的预后。近年来,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55%以上。而相较于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预后良好,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84%-99%。这也验证了一句话:再好的手术技巧也比不上肿瘤的早期发现,再好的早期诊断技术也比不上科学的健康意识。

“胃癌的治愈率与早期发现率和规范治疗直接相关”,附属六院副院长、MDT门诊牵头人、首席专家彭俊生教授说到,胃癌治疗强调规范的个体化治疗,即针对每位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附属六院外科教研室主任,胃肠、腹壁和疝外科主任陈双教授介绍到,同是胃癌患者,有些人没开刀,只是做了胃镜下治疗,结果5年后还是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有些患者动了大手术和化疗,结果不到2年就出现复发转移了,可能大家会将原因归结于该患者运气不好、没有找到好医生,但其实决定肿瘤治疗效果最重要的是肿瘤的分期、分型,也就是说:主要看本质!但是,由于不同专业不同经验的积累,每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可能不一致或存在争议,很多患者看病时都会遇到这一困惑,怎么办?

彭俊生教授介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目前肿瘤分期不再停留在简单的早、中、晚期,很多肿瘤都有国际分期,如1、2、3、4期(4期属于最晚期),而有些分期甚至可以再细分成a、b、c等亚期,而且,还可根据患者基因表达情况分成不同基因型。

那么谁来决定患者的分期?特别是没做手术前的分期。现代医学还没有发展到凭借一种检查就能自动地、客观地、精确地对每个患者进行术前分期,还需要医生的主观评估;而且术前分期涉及CT、磁共振、B超、胃肠镜、病理等多个科室,因此需要MDT提供一个平台,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决定分期,达成共识,并且总结经验,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也有一些患者对多学科联合门诊以及疑难疾病会诊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存有偏差,有的患者甚至盲目认为,只要去多学科联合门诊就诊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事实上,多学科联合门诊相比起专家门诊和专病门诊单学科、单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能更好地整合各科专家资源。这种交叉、整合、集中的诊疗模式,能最大程度为胃肿瘤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在为患者提供全面评估基础上,得出最优化的诊治方案,同时提高患者就医质量,缩短就诊时间。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