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22日,资讯管理学院文献保护与修复方向2015级硕士研究生赴华东进行实践教学,本次实践教学由我校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资深修复师肖晓梅老师和资讯管理学院副教授周旖老师带队。此行造访了福建连城造纸、厦门大学图书馆修复室、宁波天一阁、富阳华宝斋、浙江图书馆总馆与孤山分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南浔嘉业堂、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上海图书馆文献保护修复部、江阴博物馆、南京图书馆特藏部与古籍修复中心、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薪火文献修复中心等专业机构与修复界前辈、专家。
2014年底,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资讯管理学院以及学校图书馆签署了联合培养文献保护与修复方向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协议,并于2015年正式招收全国第一届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作为全国首家开展文献保护与修复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单位,自协议签订以来,资讯管理学院一直积极探索和寻求此类研究生的最佳培养模式。特别是对占据培养方案2/3以上学分比重的实践课,教学设计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具有可行性的反思式学习模型,避免实践课教学流于表面,成为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或是在实践教学机构的走马观花。
以本次华东实践教学为例,参访地点与内容的选定以本学期正在开设的“书史”、“造纸史与纸张鉴别”、“印刷、传拓与载体转换”和“文献保护管理”4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并预先设计了实践课教学目标与方式、反思学习指导提纲等。
在福建连城学习传统手工造纸的取料过程
登江苏南浔嘉业堂藏书楼,学习传统毛装本的形制与历史
本次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一是优化学生现有知识结构,通过实地考察、观摩巩固和理解课堂中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二是通过对多个同类机构的参访和比较,理解传统手工造纸方式、雕版印刷方式以及文献修复在具体实践中的多样性、复杂性,从中发现值得进行理论研究的问题;三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献保护从业者的职业精髓与责任,培养人文精神与使命感,提升投身于该行业的热情。在开展此次实践教学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传统手工造纸流程、古籍印刷与加工方式、修复室的建设等问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出发前举行了讨论会,就此次实践教学涉及到的各个机构的概况与特色进行了交流,列订了问题提纲,让学生们在参访学习时目的性更强。
资讯管理学院在文献保护与修复方向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培养中坚持重视实战、重视实践的教学思路,已经得到了全国业界专家们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将之誉为“以资讯学科为依托的中大模式”。此次华东实践教学之行也受到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全程关注,发出了总结实践教学模式与经验并在全国推广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