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表彰了获得第十三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的20名科技工作者,附属一院副院长、器官移植中心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获此殊荣。
广东省丁颖科技奖是1989年经省政府批准并以著名科学家丁颖院士的名义设立的科技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其宗旨是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著名科学家丁颖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优良品质,激励广东省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教兴国伟大事业,表彰为广东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
何晓顺教授带领移植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移植新技术、新术式:创立“简化式”多器官移植技术体系,实施了亚洲首例成功的上腹部多器官移植,被评为当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随后完成了全球最高龄的多器官移植,为肝硬化合并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等良性多器官终末期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愈手段;建立了以胰液空肠引流为核心的胰肾联合移植技术规范和以保护肾功能为核心的肝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管理规范,患者长期生存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这个项目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两肝三受”肝移植手术,开展了国内首例在体劈离式肝移植,为增加器官来源提供了有效手段;开展了亚洲首例肝移植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不可切除的胆管癌;国内首例单肝段移植;国内首例母子亲体小肠移植等。他领导的移植中心是我国移植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效果最佳、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中心之一,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华南地区唯一),全国移植示范中心,中国肝移植培训中心,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
何晓顺教授在颁奖台上
何晓顺教授也是我国公民器官捐献工作的先行者,他带领团队开展了我国首例公民器官捐献的肝移植,全球首例“心脏死亡供体”来源的多器官移植,创立了我国首个“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创办了器官捐献国际合作论坛,主编了国内首部器官捐献专著,主持制定了国内首部器官捐献指南。建立了国内首个器官捐献与移植免疫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牵头建立包括哈佛大学等在内的国际器官移植研究平台。解决了我国公民器官捐献与移植的诸多关键技术问题:率先建立潜在供体神经学评估体系,制定了器官质量评估标准,率先应用ECMO和LifePort改善器官质量。两次受卫生部委托代表中国移植界出席WHO会议,做“中国器官移植现状”与“中国器官捐献的政策”报告,并被选为“The KeyOpinion Leader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