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旅游学院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顺利开题

稿件来源:旅游学院 作者:旅游学院 编辑:彭楚裔 发布日期:2016-03-31 阅读量:

3月26日,由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学校社科处负责人和多位专家学者及课题组成员出席了本次开题会。

课题组首先从“问题提出与总体设计”、“理论与实证研究计划”、“研究实践与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对课题进行汇报,对选题背景、已有研究评述、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等进行详细介绍,并就各子课题的具体研究、成果发表及学术活动等进行了细致规划。

在听取课题组的开题报告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志伟教授、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王宁教授、人类学系邓启耀教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春教授、哲学系吴重庆教授、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李郇教授、科学研究院袁旭阳副处长等专家围绕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和计划等具体问题展开了多角度的热烈讨论,并就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众多启发性的意见与建议,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课题组成员对研究开展等相关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充分交流,孙九霞教授代表课题组向各位专家表示感谢,表示将继续完善课题的研究计划,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为深化传统村落的基础研究、对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与利用做出贡献。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关乎文化多样性的存续,也关乎乡村重构与建设的成败,其保护与利用不仅涉及乡土建筑和人居环境的保存,更涉及传统文化和社会关系的发展。中国传统村落由于快速城市化、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转型等原因,目前面临着自然衰退、空心化、文化断裂、价值观失落等棘手问题。尽管已经积累了多年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是学界与政府仍难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指导理论和实践方案。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不仅面临着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般性问题,而且由于其地理和民族的多样性而显得更加复杂。如何直面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悖论,寻找传统村落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不同村落类型制定差异化的保护措施,探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成为本课题的重中之重。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重大项目是旅游学院首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对学院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重大项目是现阶段国家社科基金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包括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和综合研究三类,本课题属于基础研究类项目,拟通过建立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分类数据库及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的案例库,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借此推动跨学科的系统性研究,综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地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构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综合性理论框架,为传统村落保护中的普遍问题提供解决思路。通过研究的开展,试图寻找传统村落保护与全球化、现代化及城镇化发展的平衡点,推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缩小地域发展差距,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