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关注学龄前儿童听力健康,附属六院“爱耳日”义诊活动走进东璟幼儿园

稿件来源:附属六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作者:戴希安 张官萍 编辑:彭楚裔 发布日期:2016-04-01 阅读量:

为了让全社会以及更多的学龄前儿童家长了解儿童听觉健康的重要性,切实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提高家长以及学龄前儿童的爱耳、护耳意识,附属六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合天河区听力残联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继3月3日“爱耳日”当天在院内举办了“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主题义诊活动后;3月25日上午,他们来到天河区员村一横路东璟幼儿园,为园内160余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爱心义诊活动。通过此次活动,以期初步了解员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听力状况。

义诊现场,附属六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魏凡钦医师、肖志文医生、张帅技师、睡眠障碍专科林敏敏技师以及天河区残联杨老师,一同对小朋友进行了耳鼻咽喉科检查、测评幼儿身体发育情况等。义诊中对于有耵聍栓塞的小朋友,医务人员建议到医院取出耵聍后再做相应听力筛查;对于扁桃体肥大、鼻塞、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的小朋友,家长应引起注意及时带幼儿到医院就诊。

结合“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附属六院医护人员还于活动前,以信件形式为家长预告了此次活动,简述了听觉的产生及意义,给家长们普及了听力学知识,并在家长理解和保持患儿隐私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这样为学龄前儿童的听力普查、和听障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分析提供参考,为学龄前儿童听力保健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家长和社会对学龄前儿童听力健康的重视。此次活动为孩子们、家长及幼师进行了爱耳卫生知识普及,指导家长保护好孩子的耳朵,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正常的听力是语言、智力、心理发育的前提。儿童听力损失的危害性远大于成人,如果孩子生后听不到声音,听不到谈话,听觉-言语的“突触演变”就会丧失,持续性听力损失将直接影响他们日后的语言发育。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月个开始“呀呀”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不能在11个月前进入呀呀学语期,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

进入语言期的儿童如果听力损失,会导致语言能力退步直至丧失。除了可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还可能造成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如果能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使用助听器等人工方式帮助其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龄前儿童听力损失往往是隐匿的的,早期表现为喜欢跑近声源,或者无意识地趁家长不在意旋大音量开关,因为很多是渐进性轻中度听损,长期存在导致孩子行为发育偏差,在幼儿园不合群、易攻击性,学习能力差,好动等,所以易被孩子家长和老师忽略,一般不能被家长或者教师早期发现,实施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能够对大多数听力损失患儿进行早期诊断,进而有效地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尽可能地减低听损伤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