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15日,由我校哲学系与广州市大佛寺共同主办的“海上交通与佛教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锡昌堂举办。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及我国两岸三地的40余名海内外专家共襄盛举。
“海上交通与佛教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13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怀士堂举行。广州市大佛寺住持释耀智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肖占军、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二处处长李文亮,我校哲学系系主任鞠实儿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与会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
释耀智法师在致辞中强调,广州两千多年来都是海上交通的重要港口,也是佛教传播的关键节点。他说,自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广州市佛教协会积极响应,大力实践,做出了多方面努力,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肖占军副秘书长表示,佛教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佛教文化广受社会欢迎,我们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让两千多年的佛教文化思想发挥辐射作用,融入现代生活。
李文亮处长在发言中指出,当下正处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时期,此次会议对于推动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地域文化中心、培育世界文化遗产等工作将具有重大意义。
鞠实儿主任在讲话中提出,当今的世界与中国正处于新的互动当中,宗教学界在促成其良性的互动上具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应该在回顾历史、总结得失的前提下,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与各国的文化交流,共同发展,包容合作。
分组讨论现场
在13日下午至14日的分组讨论中,与会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就佛教在海路上的传播历史、东亚国家间的佛教交流、来华传法高僧的事迹考证、佛教与交通贸易之间的关系、佛教文化的传播特点、佛教思想在不同社群之间的接受差异、佛教经典在传播中的演变、佛教艺术交流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其中,既有个案研究,也有宏观关照。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和方面对海上交通与佛教传播的关系进行了阐释。会议论文专业性强,极具问题意识,引起了参会学者热烈的讨论。
与会学者表示,海上交通与佛教的海外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佛教在传播中得以弘扬,也在传播中形成变异,对这个主题的研究涉及了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交融与比较,需要各国学者共同合作,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不断推进。此次会议促进了中外学者的深入交流,对更好地把握海上交通与佛教文化传播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并将进一步推进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