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广东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高级研修班在我校南校区举办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作者:王明月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12-25 阅读量:

12月12日-14日,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非遗中心”)、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的广东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高级研修班在我校南校区举办。

12日,研修班在中文堂开班。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广东省文化馆馆长王惠君、我校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范元办分别致辞。广东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管理干部、骨干80多人参加了开班仪式。

研修班上,共有8位国内知名非遗专家、工作者和传承人作了专题授课。孙若风讲授的《文化科技与非遗保护发展》课程,从现代科技发展入手,分析了文化与科技的互动关系,及其在非遗保护中的结合方式,对现代非遗保护手段提出了建议。非遗中心主任宋俊华教授的主讲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把非遗立法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阐述了非遗立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的主讲课程是《价值困境:社会变迁中的文化传承》。本课程通过实例,生动地向大家揭示了社会变迁中文化传承的价值认定困难,给学员们的非遗保护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在《非遗保护与当代生活》课程中,对非遗保护与当代生活的关系,以及保护中的问题做了阐释。广东省文化馆蓝海红馆长以《非遗保护管理分析》为题,从实际的非遗保护工作出发,分析了非遗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政策与方法,具有实践意义。深圳香云纱非遗传承人欧阳小战讲授课程《非遗传承中的创新与发展》,站在非遗传承人的立场,结合自己的非遗创新经验,分析了当代社会中非遗传承中保护知识产权、建构商业模式和开发原创品牌的必要性。广东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杨明敬以《如何发挥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为题,强调非遗保护应该有效发挥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核心作用,激发传承人的积极性。南京大学教授高小康以《非遗保护与文化创新发展》为主题,认为应该保护“活的历史”,在非遗保护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利用IP产业实现文化创新。

14日,研修班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举行了结业典礼。

本次研修班结合当下非遗保护实践,牢牢扣住时代脉搏。从非遗生态、非遗传承规律、非遗保护管理工作等方面,全面向学员们讲授了非遗保护管理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非遗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与视角。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