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和我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在南校区举办。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执行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郑祥民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地理系隋殿志教授,我校校长助理杨清华研究员,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张元勋、副院长周春山等领导及业界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大赛吸引了全国60多所高校参与,有31支队伍进入决赛,300余名队员及观赛师生参加活动。
张国友研究员在第一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上,张国友、郑祥民对此次大赛在地理学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并指出了大赛未来的发展方向,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大赛不仅能成为中国地理学本科生学术展示的赛事,更能成为中国地理学科重要的国际性赛事。
杨清华校长助理代表学校在第一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开幕式上致欢迎辞
杨清华对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参赛师生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
张元勋介绍了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基本情况,感谢师生们为此次大赛的辛勤付出,并表示,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将继续努力将大赛越办越好。
参赛队伍进行展示与答辩
本次大赛以“重新发现地理学”为主题,分为人文地理组和自然地理组展开角逐,由“展示”和“答辩”两个环节组成。各参赛队选择与大赛主题有关的选题进行展示和答辩,评委根据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及团队的精神风貌、团队配合和答辩情况进行评分。各参赛队伍对各自的研究进行了精彩展示。在人文地理组,中山大学代表队通过科学新颖的展示和流利切题的答辩,斩获一等奖;在自然地理组,安徽师范大学代表队夺得一等奖。
彭华教授做主题为“中国丹霞走向世界的前前后后”的专题学术报告
大赛期间,我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彭华教授为参赛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国丹霞走向世界的前前后后”的专题学术报告会。彭华通过申遗过程的坎坷经历,介绍了地域性如何通往国际性,阐述了中国学者对世界地貌学乃至地球科学的重大贡献。
2006年,我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创办华南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很大影响的地理学术活动,至今已举办了七届。今年,此项赛事发展为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成为全国性的地理学术赛事。未来,两岸三地高校的地理学师生将会再聚首,共同切磋与交流。
附:第一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获奖情况
人文地理组
奖项 | 学校 | 作品主题 | 参赛选手 | 指导老师 |
一等奖 | 中山大学 | “行走在消失中——珠三角城镇化中的基塘系统” | 王泽宇 马诗萍 王珏晗 黄尚武 余昌达 | 周春山 周素红 梁育填 刘凯 |
二等奖 | 南通大学 | “通行”记——基于南通市出租车轨迹数据的时空分析 | 石雅娇 朱伶俐 卢梦 鲍建尤 田秦 | 王英利 周侗 |
福建师范大学 | 新乡土主义下的乡村景观变化与重构思考——以福州市上街镇为例 | 李东晔 练丹亭 李佳佳 马金戈 叶滨鸿 刘溶 | 戴文远 林峰 | |
三等奖 | 河南大学 | 从田野看中国——基于河南省农户生计策略的视角 | 沈玉 周晓芳 卢硕高 | 张乐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盗窃案件:治安状况的风向标——基于北京市大峪辖区盗窃案件的地理研究 | 石少冲 原鹏辉 黄山 | 陈鹏 胡啸峰 | |
华南师范大学 | 何日涌再来——重新发现广州旧城区河涌 | 邓芷雯 卢惠微 黄文杰 谢骏杰 | 王敏 汪丽娜 | |
最具学术性主题奖:中山大学 最具创新性主题奖:中山大学 最佳男选手: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黄尚武 最佳女选手: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马诗萍 |
自然地理组
奖项 | 学校 | 作品主题 | 参赛选手 | 指导老师 |
一等奖 | 徽师范大学 | 天使与魔鬼—ENSO对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 程辰 韦云娇 张梦翠 计超 | 方凤满 孙鹏 |
二等奖 | 南京大学 | 重新发现毛乌素——毛乌素沙地地表状况对近期气候变化 | 王可欣 顾铫 李小立 胡瑞 卢瑜 | 徐志伟 鹿化煜 |
南京师范大学 | 滇池流域土壤腐殖质组分差异与其光学特性研究 | 黎烨 周聪聪 金融哲 戴零星 | 黄昌春 郑洪波 | |
三等奖 | 中国地质大学 | 黄河年龄探究 | 吴志鹏 胡蓉 吴昊 覃荣蓓 | 肖国桥 |
福州大学 | 福州市高温脆弱性与适应力研究 | 陈志淳 邓捷铭 李雅婧 | 税伟 王前锋 王武林 | |
吉首大学 | 探张家界地貌 品自然地理景观 | 刘唱唱 谢智勇 朱洁 陈艳红 | 李悦丰 庄大春 谢文海 吴吉林 | |
最具学术性主题奖:南京大学 最具创新性主题奖:韶关学院 最佳男选手: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程辰 最佳女选手:韶关学院 旅游与地理学院 李文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