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走起,那些年中大人迁徙的路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节目《重走迁徙路》

稿件来源:校报第350期第4版 作者:卢旖维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5-11-28 阅读量:

11月12日,纪念中山大学建校91周年之际,由校党委宣传部策划、拍摄、制作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节目——《重走迁徙路》正式在网络首发。该片采用了目前流行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形式,以中大迁徙路线为线索,通过寻访抗战期间的主要办学点,重温历史,感受学校“前程远大,有待来兹”的学脉品格,回味当地人民与中大师生的深厚情谊。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充分发挥自办节目的影响力,对校园电视台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选择采用真人秀的节目形式,是因为比较容易得到青年学生的青睐。中大抗战迁徙的历史足迹可以让青年学生在空间上体会校史人情,用接近娱乐的方式拜访历史。

——中山大学电视台台长、《重走迁徙路》节目导演 覃东骏

抗日战争期间,中大被迫数度迁徙,三易校址。1939年3月1日,中大在云南澂江开学;1940年8月,折返粤北坪石办学;1945年初,再度被迫迁往粤东,直至1945年10月间,方得以复员广州、重回石牌。在此期间,中大的师生员工坚持教学研究,保存文化,延续学脉,读书不忘革命,共同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美篇章。

根据中大当时的迁徙路线,《重走迁徙路》节目第一季的主要拍摄点设在云南省澂江县。在这个素有“鱼米之乡”、“云烟之乡”美誉的地方,节目组通过在普福寺、极乐寺、层青阁、梅玉村等中大办学旧址设置不同的任务让选手们完成、获得相应奖励,邀请当地人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追述中大迁徙、办学、服务地方社会的往事,让大家得以回望历史,赓续中大的文化脉络。本季节目招募的选手及主持人均来自中大的普通在校学生。节目组主创人员则全部为中大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第一季澂江站总共拍摄了四集,,总共耗时50多天。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节目组不但重访了中大在澂江办学期间的历史遗迹,更亲身感受到了澂江人民对中大和中大师生的深情厚谊。

该节目以真人秀形式拍摄、制作节目,这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例。第二季也已进入筹备阶段,主要拍摄地定在广东的坪石和梅县,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节目的全部制作。

把这份情缘把延续下去

本季主持人、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学生 万雅文

万雅文是中大第16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澂江队队长。刚结束支教返回广州的她,又以另外一种身份回到了澂江,她感触道:“再回澂江,用‘重走迁徙路’的方式去回味这一年,我想是将中大与澂江这份情缘传递下去的最好答案。”

她难忘澂江一望无际的抚仙湖——“抚仙湖是珠江水系源头最大的淡水湖,每当我站在湖畔,总有一种心系相牵的感觉”;难忘澂江一中(中山大学澂江纪念中学)的孩子们——“我们给他们上了一节课,用节目组给他们剩下的钱购置了图书角的书籍,这确实是选手们临时起兴的心意,并非节目组安排,学生中还有很多是从我曾经所在的澂江四中升学,他们对这种形式都非常喜欢也印象深刻”;难忘当地仍有许多对中大情感深厚的老人——“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一位刘奇老先生送给我们一副字,‘虎山苍苍、仙湖泱泱、中大精神、万古流芳’”;也深刻领会了节目背后的深刻意涵——“我想我们不光要让老一代的历史见证者怀着这份感情,还要让新一代的中大人、澂江人携起手来,一起延续中大与澂江的情缘”。

重回纯真的生活

本季选手、教育学院学生 吴周四海

吴周四海在私底下被称为本季节目“颜值担当”,面临即将毕业的压力,但能够参加本次节目,他表示感谢与感恩,觉得这是自己毕业前一次很棒的人生经历。

“澂江之旅非常的难忘,热情淳朴的当地人给了我很深很深的印象,节目组‘非常坏’地把我们所有的钱和通讯设备都没收了,还让我们从山上下来,把我们放在城外,一开始心情真的很绝望,想这不是‘坑人’嘛,但是在淳朴的澂江人帮助下,我们顺利地到达了任务点,而且费用分文未花,在这个物质的社会,还能有这样一个淳朴的小镇,让人心生向往,大城市我们生活节奏太快,天天挤地铁,低头玩手机,每天围着电脑转啊转,很多时候已经忘记了如何纯真地去生活了。这次澂江之旅不仅是很好的人生体验,同时也是对精神的一种洗涤,我爱这个淳朴的地方,下次一定带上我的父母去那里好好玩玩。”

每一步都开启一段尘封的记忆

本季选手、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学生 苏焰辉

同为中大第1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苏焰辉,是西藏支教团昌都队队长。几天录制下来,他写下富含深情的文字:“重走迁徙路,再续中大情。在澂江走过的每一天、每一步,仿佛都能感受到中大师生和澂江人民当年一起劳作、一起生活的场景。中大厚重的历史底蕴,有着抚仙湖的山和水、澂江人民的情和爱。在普福寺的屋檐下、在文庙的牌坊边、在凤山的枝桠上,奔跑前行。为了走进中大内心深处,开启那段尘封的记忆,我们从未停息。纵多少楼台霜满天、几许风雨泪沾肩,节目拍摄的五个日夜,我难舍难忘。今后,在中大学习的多少个夜晚,我都会梦回那个熟悉的地方,梦里再走迁徙路,心间重续中大缘。”

回味无穷的挑战之旅

俄罗斯籍选手、国际汉语学院留学生 高星星

对于母语非汉语的高星星来说,她更多地感受到了来自语言及文化知识的挑战;然而,尽管过程有些艰辛,这几天仍给她留下了精彩的回忆:

“外国人来中国的时候一般都会去很大的城市或只参观最有名的景点。但是如果想要真正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就要去像澂江这样的地方。刚到澂江的时候我就被它吸引住了:美丽的山景,神奇的抚仙湖,古老的寺庙……但更出乎我的预料的是澂江人民的友好。排节目的时候我们要完成各种任务,而手机和地图都不能用,只能依靠当地居民的帮助。很多澂江人了解中大到云南去办学的那一段历史,但就算有的人不知道,他们还是会花时间免费带我们去找下一个任务点,热心地帮助我们。

选手当中虽然有点竞争,但那两个帅哥同学还是经常帮助我。第一天在孔庙我们有了比较难的一个任务——找信封。我找到了一个,但它贴得很高,而我的身高比较矮。那时候焰辉看到了我,帮我把那个信封拿了下来。信封里有关于中大抗日战争时历史的内容。我们要把那个内容记住,然后回答主持人的问题。有一些内容对我来说很难记,那时候四海就帮我了解,给我解释。现在我经常会想起那一段旅程,澂江美丽的风景与澂江人民的友好,选手们珍贵的友谊。”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