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第八届华南文献保护论坛在我校南校区图书馆隆重举办。本届论坛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香港歌德学院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共同主办。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倪俊明、韩国歌德学院图书馆馆长、歌德学院图书馆东亚区区长Andrea Bach、香港歌德学院图书馆馆长Michaela Bodesheim、蒙古国家档案馆馆长Erdenebadrakh Gujir Battsereg等嘉宾出席论坛。来自我国内地、港澳地区,及德国、朝鲜、韩国、蒙古等国家的文献保护专家代表、第四期全国西文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学员、中山大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等共107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由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教授主持,Andrea Bach致欢迎辞。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了我国“十三五”时期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规划设想,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二十字方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修复师、中山大学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访问学者张淑平新疆的古籍保护与修复概况进行了介绍;我校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主任助理邱蔚晴介绍了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的相关情况;香港大学文献与修复保护部主任周贞德、澳门中央图书馆修复师陈志亮、蒙古国家档案馆馆长Erdenebadrakh Gujir Battsereg、韩国国家图书馆、IFLA PAC韩国中心修复师Heawon Hyun、朝鲜人民大学习堂设备运维部主任高永基则分别对香港大学图书馆文献保护中心、澳门中央图书馆文献修复装订部、蒙古国家档案馆、韩国国家图书馆、朝鲜人民大学习堂进行了基本情况介绍。
Andrea Bach对歌德学院文献保护和修复项目也作了介绍。Michaela Bodesheim向观众展示了多语种的《纸张修复词汇表》的相关成果。
本次论坛嘉宾的发言,涵盖各地图书馆、档案馆文献保护工作的现状、取得的成果及急需解决的问题,既展示了不同机构的专业风采,也体现了各方的差异。正如程焕文馆长所说,“古籍文献保护与修复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它的迫切性极强,对相关技术以及从业人员素养的要求也很高,因此,这一行业内部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就显得必不可少。在这样的要求下,华南文献保护论坛自诞生以来,不定期邀请华南地区、我国全境乃至东亚地区的文献保护和修复专家,通过专家报告与技术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分享彼此在文献保护和修复工作中的理论研究成果、技术方法、操作技巧以及工作管理等资讯,以期加强地区的文献保护和修复从业人员的学术交流和地区间合作,为文献保护和修复从业人员构建一个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地区间合作的平台,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文献保护领域一个颇具影响力的高水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