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第三届日本学研究论坛在南校区举办

稿件来源:外国语学院 作者:方杰 濮斌杰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09-15 阅读量:

近日,我校外国语学院广州中日交流之窗在学院举办了主题为“日本社会与战争”的第三届日本学研究论坛。我校外语与翻译大学院书记许东黎出席了会议,日本东北大学副教授荒武贤一朗、奈良大学副教授木下光生、冲绳县立艺术大学麻生伸一,以及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我校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的师生代表参加了论坛。

许东黎致开幕辞,祝愿论坛的成功举办能促进中日学术文化交流。

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广州中日交流之窗负责人之一邹双双博士介绍了中日交流之窗的创设目的与活动、本次论坛的目的及主旨等。

随后,荒武贤一朗、木下光生分别以“近视日本的贫困救济史的特征”、“ 都市与村落的关系史——以粮食供给与肥料问题为中心”为题做主题演讲。他们从经济、社会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日本江户时代农村、都市面貌,并提示有志于研究的同学们,研究就在身边,从感兴趣的着手。日语系佟君教授围绕本次会议主题,重点介绍了近现代日本文学作家及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战争观。

下午,分两场进行论坛报告环节。第一场,在麻生伸一的指导下,来自江汉大学的梁紫苏博士、复旦大学的奚伶博士、暨南大学的张岚博士,分别以“大实业家涩泽荣一的战争认识”、“中日战争爆发后的日本财界”、“广州日本人移民的生活实态与社会融合”为题作报告,从战争的角度考察了日本财政界及人口流动的状况。第二场由日语系谢崇宁主持,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在读博士生宋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郭李飞分别以“野上弥生子与中国――关于其1930年代的战争认识与中国体验”和“远藤周作的战争观――以《海与毒药》为中心”为题,从作家的作品入手解读了日本作家的战争观。邹双双报告了“民国时期的《我是猫》的译介”,介绍了民国时期《我是猫》的几种中文译本,分析了译者在战争时期的翻译态度。每场报告结束,与会者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论坛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还让更多学生认识了研究是什么、如何做研究、作为一研究者的应有态度,促使与会者重新思考和平之珍贵,战争之残酷。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