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院能应运而生,符合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即遇上国家改革开放,这是大前提;地利,中山大学毗邻港澳,正好处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人和,指的是全体爱祖国、爱中大、爱岭南的人们所付出的积极努力。”
——李岳生教授
中山大学与成立于120多年前的岭南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989年11月,经国家教委宣布批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正式成立。那面久违的红灰旗帜,在康乐园上空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岭南学院的创办,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果。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学校对外交流活动增多。1984年,当时在美国访问的李岳生教授受黄焕秋校长委托,与美国岭南基金会的主席进行交流。李岳生教授回忆道:“当时的美国岭南基金会,主要是面向整个中大,对社会学、图书情报、法学等院系给予支持。”
随着岭南大学校友聚会交流的日益频繁,来自香港、澳门、海外的岭南大学校友对祖国与母校的怀念愈发深切。面对这种情况,经过中山大学校领导与岭南大学校友的共同研究与协商,时任中山大学校长的李岳生教授与岭南大学校友邹至庄先生、伍沾德先生初步商议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在中山大学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在中大校内设一个有特色的岭南学院。”
对这个问题,中大校领导的认识是一致的——全力支持。“我们办岭南学院,既承载了岭南老校友爱国、爱校的情怀,也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从办教育的角度更好地支持国家发展的机会。”李岳生、伍舜德、伍沾德、邹至庄等领导、校友以及众多热心的友人如前外交部部长黄华等人,终日为岭南学院的成立四处奔走。他们的不懈努力最终有了回应,1987年12月,国家教委下文批复中大,同意中山大学设立岭南学院。
岭南学院的创立,是根据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前提,在国家教委的领导下,共同努力的成果。“岭南学院的成立,的确是中大有特色的改革,国家也对这所学院寄予厚望。环顾现在的国内大学,除了中大岭南学院外,还没有类似的模式,国家只批了这一所。”
“中大岭南一家亲”,这种精神要得到传承。“当时我对岭南学院的要求,只讲了九个字:有特色,高水平,更开放。”岭南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就是作为中山大学的二级学院,按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获得办学经费的同时设有董事会,这在国内大学学院中是绝无仅有的,“董事会的支持是锦上添花,为学院争取了更好的办学条件。”
设立岭南学院的着眼点,绝不局限于想要通过董事会来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或其他的办学支持,主要在于“中山大学作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应该具备综合性、独特性、国际性。我们要从国际视野出发,办好岭南学院。”李岳生教授衷心期盼,岭南学院能在中山大学探索改革开放的征程中起到带头作用。“办好岭南学院,同时也能推动中山大学更好地走向国际化,更加凸显我们学校的特色。我期望它能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办好,才能对得起国家对我们的支持与期待。”
李教授深情回顾了岭南大学校友为创办岭南学院所付出的努力,“我们不要忘了老朋友,应该更好地团结岭南学院的新老校友,共同朝着‘将中山大学建设成高水平、具有国际视野、有特色、更开放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努力,不辜负办这所学院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