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罗俊校长出席中美大学校长论坛

稿件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作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5-06-30 阅读量:

6月22日,罗俊校长赴美国莱斯大学参加“中美大学校长论坛”。本次论坛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莱斯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了论坛并发表演讲。

刘延东表示,在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人文交流始终发挥着“正能量”和“暖力量”的作用,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起构筑起促进两国关系的三大支柱。大学既是中美人文交流的先行者,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推动者。在演讲中,刘延东提出四点希望,寄语中美校长:一是希望两国高校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希望两国高校为中美实现合作共赢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三是希望两国高校提高青年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四是希望两国高校为促进不同文明传承创新、和谐共生作出贡献。

罗俊校长在中美大学校长论坛上做主题发言

罗俊以“通识教育在中国”为题做了主题发言,指出中国大学目前的通识教育主要起到对专业化教育的补充作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文教育”是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中普遍被强调的目标;二是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同步发展的;三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有关全球发展以及中国自身发展的各种问题都日益成为通识教育的主要关切点。具体到中山大学而言,通识教育分不同层次设置:第一层次是全校所有本科生都必修的通识课程;第二层次是各不同院系自己设置的通识课程;最后一个层次是中山大学特别设有本科教学试点的“博雅学院”。 中山大学的通识教育基本理念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以开放的心态面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莱斯大学、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埃默里大学、范德堡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等各20余所中美双方高校校长出席会议,围绕中美科研合作新方向,数字化教育、学生流动及通识教育两个议题进行了热烈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罗俊此行还访问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简称CMU)匹兹堡校区,与CMU 校长Subra Suresh博士等进行了座谈。双方回顾了两校的合作情况,并就未来的合作坦诚地交换了意见。我校副校长魏明海、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徐瑶,CMU副教务长K. Jimmy Hsia博士、副校长Mary Jo Dively、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外方院长朱健刚教授陪同出席了会议。

相关链接:

此次中美大学校长论坛是为了配合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而举办的,旨在加强中美高水平大学间的合作。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是根据2009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北京达成的共识于2010年5月建立的,是教育、科技、文化、体育领域的一个全新的高层磋商机制。该机制的建立为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机制中方主席由负责相关事务的副总理级官员担任,美方主席由美国国务卿担任。2015年6月23日,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