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发现调节性T细胞功能调控新机制 我校附属第三医院郑颂国教授最新研究成果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收录发表

稿件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作者:附属三医院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5-06-19 阅读量:

6月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在线发表了附属第三医院临床免疫中心郑颂国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李斌联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Inflammation negatively regulates FOXP3 and regulatory T cells function via DBC1”(在炎症环境下乳腺癌缺失分子1调控FOXP3蛋白和调节性T细胞功能)。该项研究发现了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新结合蛋白DBC1,从而揭示了炎症条件下调控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新机制。

调节性T细胞能够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对于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维持整个机体的免疫稳态以及在感染状态下调控免疫反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FOXP3是调节性T细胞的重要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表达以及其稳定性直接调控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当前的研究显示,FOXP3通过与不同的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有序且精准的调控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然而,人们至今仍然不清楚FOXP3复合体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调控机制。

课题组的研究人员通过串联亲和层析和质谱方法,发现了FOXP3复合物新的组成成分,乳腺癌缺失分子1(Deleted in Breast Cancer 1, DBC1)。研究人员发现DBC1能够和FOXP3蛋白直接相互作用,并能在炎症条件下促进FOXP3蛋白的降解。在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和关节炎模型中,Dbc1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比较,敲除小鼠的发病滞后且病症更轻,FOXP3蛋白更稳定,Treg的抑制活性更强。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胱天蛋白酶8(Caspase 8)介导炎症条件下DBC1对FOXP3功能的调控。抑制胱天蛋白酶8的活性或者下调胱天蛋白酶8的表达,能够逆转炎症条件下FOXP3蛋白的降解。该项研究成果揭示了在炎症条件下FOXP3复合物的新调控机制,为今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标。

附属第三医院临床免疫中心郑颂国教授长期从事免疫调节T细胞的诱导、发育和维持机制的研究,是国际上发明TGF-β诱导调节T细胞工作的领导科学家,对TGF-β诱导的调节T细胞的表型,功能特征,发育,分化和维持机制等均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在诱导和发展调节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器官移植的排斥方面成果显著。

此次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及面上项目、科技部973项目、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等经费的支持。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