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中山大学哲学系知行学社于锡昌堂举行成立仪式。我校哲学系教授、广东禅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冯焕珍,我校中国古文献研究所副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系书法研究所所长钟东,哲学系党总支副书记王燕芳,广东工业大学教师陈开华出席了成立仪式。我校书法协会、素食文化协会、澄心琴社等校内学生组织代表,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书画协会、华南农业大学鄱阳湖知行学园和广东工业大学国学社等校外兄弟组织代表参加了活动。
我校哲学系知行学社举行成立仪式
王燕芳对知行学社的成立寄予厚望,表示,哲学系将给予大力支持。
知行学社社长李天保介绍了该学社的成立缘由及“长城研读计划”,并邀请冯焕珍、钟东为学社揭牌。学社还聘任冯焕珍、钟东、周春健、林竞芳担任指导老师。
随后,冯焕珍、钟东分别为师生们开讲座。冯焕珍鼓励社员在“知”的层面上应追求无分别知,即古人所说智慧的知识,在道家即为庄子所言“真人真知”、“去成心”,在儒家即为“天无私覆、地无私载”、“诚之天道”,在佛家则为《心经》所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破我执”。只有破除“私心”和“我执”之后的知识才是真知,才能真正融入身心,也即王阳明所言“明觉精察”之知。在“行”的层面,冯焕珍谆谆善诱:“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对于学生,冯焕珍主张须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即随顺春夏秋冬四时五行作息的生活方式,落实到养生典籍即为承继《周易》阴阳和合精髓之《黄帝内经》;“行”之其次须尊重生命,真正体会到生命价值的平等性及其尊严,甚至达至在走路、说话、沉默的时候都谨小慎微,深怕自己所呼之气会伤害到某株草儿的悲悯境地。第三即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圆融儒家“天下一家,四海兄弟”、道家“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佛家“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一终极目标。冯焕珍指出,学社沿着“智慧知”和“智慧行”合而为一开展,必将如暗夜明星,深邃而温柔地照耀。
钟东则从文字学角度解析“知行学社”社名之义:“社”字本义为土地神,后为团体之义,祭拜神明须以敬畏之心,结社为学亦须谨存敬畏之心;“学”则须圆融儒佛道三家,以古今中外圣贤为榜样,须重视身体上的学问而并非单一的纸上功夫;“知”与“智”通,即导向智慧人生;“行”则为圆满行,更重视实践致用。
陈开华重申了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理想,鼓励社员须立远志,勿耽庸俗之乐。
在交流环节,社员们踊跃发问,教师们一一释惑。
知行学社副社长詹嘉玲代表学社,呼吁大家响应尼泊尔留学生校内摆台募捐之举,为尼泊尔地震捐款,学社代理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