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19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办、我校哲学系承办的第七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在南校区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工程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展示和交流中国工程哲学研究的新成果,推动工程方法论的深入发展,探讨中国工程建设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工程院的十余位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交通运输部、云南省交通运输厅、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共70多位专家学者。
第七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在我校顺利召开
18日上午在怀士堂举行的会议开幕式由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殷瑞钰院士主持。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任吴启迪教授,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孙永福院士,中国工程院汪应洛、栾恩杰、何继善、何镜堂、王基铭、傅志寰、张寿荣、胡文瑞等院士,我校校长罗俊院士、副校长马骏教授,我校林浩然、计亮年和苏锵三位院士,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和科研管理人员,以及我校哲学系和其他院系的数十名师生参加开幕式。孙永福院士、吴启迪理事长、罗俊校长先后代表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山大学致辞,表达了对本次会议顺利召开的祝贺。
孙永福院士指出,工程实践呼唤工程哲学的指导,工程哲学需要工程实践的支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工程哲学研究的必由之路。他回顾了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在过去十余年为推动工程哲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许多重要举措,并指出当前适逢我国“一带一路”重要战略的部署实施,这为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于工程哲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契机。
吴启迪介绍了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在开展工程哲学的研究和学术交流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赞扬了工程哲学领域在最近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并期待该领域能有新的突破。
罗俊介绍了我校的悠久历史和办学成就,以及新时期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他表示,本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的召开,对我校哲学学科发展及其与工程学科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哲学系能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本次会议共安排了三个单元的大会报告,殷瑞钰院士、吴启迪教授、汪应洛院士、何继善院士、栾恩杰院士、孙永福院士、美国著名技术与工程哲学家卡尔·米切姆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伯聪教授、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吴华金总工程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丘亮辉教授等相继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四个单元共30余场分组报告分别以工程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工程与社会为主题,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工程哲学与工程方法论、工程方法论的理论研究、各工程门类的方法论研究、工程方法论的案例研究、关于工程的跨学科研究、新常态下的中国工程发展理论问题等多个议题作了报告,并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探讨。
原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凤懋润主持闭幕式,分组讨论的各位主持人分别介绍和总结了各组讨论情况,哲学系朱菁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辞,汪应洛院士作了大会总结。
工程哲学是以工程(有别于技术、科学)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哲学学科,主要探讨在工程的设计、组织、管理、决策等过程中涉及的深层理论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导向,并且需要来自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生态学、认知科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视角的跨界交融。工程哲学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有着密切的姻亲关系,在我国,它们同属于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这一学科门类之下,但较之后二者,工程哲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重大问题有待深入探讨。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工程哲学领域的开拓深化,推进了工程哲学特别是工程方法论研究再上一个台阶,并加强了我国工程界、哲学界与其他各界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与相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