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孙逸仙纪念医院逸仙楼(南院区病房综合楼)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稿件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作者:孙逸仙纪念医院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05-21 阅读量:

5月18日上午,孙逸仙纪念医院逸仙楼(南院区病房综合楼)搬迁工作正式启动。医院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代表、老专家老教授代表以及参与综合楼筹备与建设的离退休职工代表近90人相聚逸仙楼,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孙逸仙纪念医院逸仙楼(南院区病房综合楼)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沈慧勇指出,“吃水不忘挖井人”,从基础创业时期、飞跃发展时期到持续增长时期,南院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十三年取得的成绩凝聚了几届领导班子、几代博济人的辛勤劳动。综合楼的启用将对医院综合实力的整体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医院将对南院区实施“统一管理”模式,着力打造肿瘤外科品牌优势,不断增强辐射影响力。沈慧勇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向见证南院区发展并为此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要求,在这关键时刻,全医院各科室要打起精神,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搬迁的各项工作。

孙逸仙纪念医院书记王景峰书记表示,以“逸仙”二字命名综合楼,充分体现了其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发展建设史上的重要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仅要感谢为此默默耕耘的同志们,更要团结一心做好搬迁工作,借助综合楼的启用再创孙逸仙纪念医院新的辉煌。

在场人员一同观看了回顾南院区发展历程及逸仙楼建设情况的短片,并共同倒数,正式启动了逸仙楼的搬迁工作。

逸仙楼简介:

为了解决业务用房面积不足的发展瓶颈,1992年孙逸仙纪念医院征得海珠区瑞宝乡南洲路北、西滘村北侧地段共17000平方米土地,作为医院宿舍用地,并配套建设医疗机构。2000年3月,瑞宝分院(后称南院区)破土动工。

2002年1月1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正式开张启用。开业之初病床数仅为90张。2002年1月21日,心内科刘品明教授收入南院区第一位住院患者,同月30日治愈出院;2002年2月27日,南院区手术室正式启用,骨外科沈慧勇教授作为第一例手术的主刀医生,为14岁少年成功实施了锁骨骨髓炎手术;2003年7月,南院区月手术例数首次突破100台;2005年,南院区年业务收入突破1亿元。2014年,南院区业务收入4.95亿,门急诊人次近63万,出院人次逾1.7万,住院手术例数逾9700例,实现了业务指标和经济指标的持续快速增长。

2005年,孙逸仙纪念医院获得广州市人民政府无偿划拨逸仙楼现有地块。2006年8月,该医院《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获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批准,同意该医院兴建南院区病房综合大楼。2007年6月-9月,完成设计方案;2007年-2008年,完成环境评估、规划设计、建筑方案、施工监理、人防设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基坑方案审查、施工许可、用水、用电、施工招标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3月26日,综合楼奠基,同年5月正式动工。2013年3月28日,项目顺利封顶。2015年4月,通过广泛征集职工意见,综合大楼命名“逸仙楼”。

目前,逸仙楼已经完成了全部基建及装饰工程,进入最后的验收和搬迁阶段。大楼病床设置986张,投入使用后该院总床位数将逾2200张。综合楼总建筑面积91000余平方米;共22层(地上18层,地下室4层);停车位近500个,电梯18台。其内部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雅,配置有国内一流的净化系统,含17间手术室,其中,百级手术室5间,千级手术室7间,万级手术5间;配有正负压转换手术室、一体化杂交手术室。同时配有制氧机系统、医护对讲系统、空气源热泵采暖系统、医疗气体系统、弱电智能化系统等,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大楼同时还配置了PET-CT, MR, CT、直线加速等高精尖设备。为方便教学及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学术报告厅、示教室通过光纤无损传送全高清视音频。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