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专题报道】蝶舞动康园 神笔养成记

中大才女手绘蝴蝶的幕后故事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徐晓雯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5-05-08 阅读量:

春意盎然,蝶舞翩跹,最新出炉的图志“蝶之绘”可谓是正当时。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期图志采用的并非实地拍摄的照片,取而代之的是将手绘图案与花草背景立体结合,勾勒出蝴蝶们灵动张扬的生命之美。张张图纸的背后,一个自由随性、肆意飞翔的灵魂呼之欲出。

朱琳参与主编的毕业纪念册

静若处子,动如疯兔

这些画稿的主人名叫朱琳,是2014届中文系的毕业生,也是 “中大图志”的元老级人物,办公室的老师和小伙伴们都亲切地喊她“狙煮啦”。

虽然本科时期就读于中国语言文学系,朱琳却有点儿“非典型”。她自己曾经说过,在课程和学习方面,比较讨厌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反倒是曲曲折折的古文字、充满故事的民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古朴典雅的印章艺术,这些在别人看来与“汉语言文学”毫不相关的东西,令她情有独钟。

精心篆刻的印章

微电影《窥》的宣传海报

除此之外,与这些领域相关的绘画、摄影和设计也是她的“心头好”。因此在2012年10月,朱琳选择加入“中大图志”团队。没过多久,又主动申请从“文字组”调动到“图片组”。凭借着摄影爱好和在系内学生会担任信宣部部长时学到的Photoshop技巧,很快她就成为了“图片组”的中流砥柱,同时肩负起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两项重任。不论是“石头记:地质矿物博物馆的藏品故事”、“一切为了ASC14:2014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幕后小记”,还是“红楼谱之一:康乐园早期建筑群中的公共建筑”,为了使照片与文案更加匹配,从挑选照片到后期处理及设计,朱琳都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大家一致认为,只要是经过朱琳处理的照片,从构图到效果,都很放心。

如果说修着图片的朱琳“静如处子”,那么背起相机的她就是“动如疯兔”。在熟练运用Photoshop的基础上,她还学会了使用VideoStudio来剪辑视频,这项技能在其“跨艺术研究”这门选修课的期末作业中,发挥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朱琳所在的小组提交的微电影《窥》拿到了全班最高分。视频拍摄、音频混合、后期剪辑等工作,全部由她独自完成,可以说是“一人撑起半边天”。不仅如此,朱琳还能够利用有限的场地和道具,迸发出无限的创意。这部微电影的导演对朱琳的评价是“化腐朽为神奇”,“洗照片的暗房,其实是用包裹红色塑料布的台灯照亮的中文堂茶水间;齐跳‘十六步’的彩蛋,其实是在走廊上即兴拍的……但是这些片段被她拼接得毫无破绽,牛逼到让我这个导演都自叹不如,真想钻进她的小脑袋里,看看还有哪些奇思妙想。”

绘制蝴蝶的过程

机缘巧合,妙笔丹青

在“蝶之绘”强势登陆中大主页后,微信平台“iSYSU”和“i中大”均发表长文推送,在朋友圈引起疯狂转发。说起这事来,朱琳有些慌张,有些惊奇,还有些得兴奋:“有喊我开班教学的,有夸我心灵手巧的,还有跪求联系方式的……真是不知道要怎么感谢大家的捧场和厚爱”。

而回想起参与创作的点点滴滴,她则形容自己真的是“No Zuo No Die”。事情的起因是生命科学大学院“蝶影重重”小组的同学们,向“中大图志”的负责老师提供了一组校园内常见蝴蝶的资料,希望能以此为内容进行专题报道,吸引更多同学的关注。看着这些精巧美观却出处不详的照片,策划人萌生了根据照片上的蝴蝶,进行手绘的创意。思来想去,刚刚毕业的朱琳成为了他们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在电话中听完老师的想法,朱琳有些犹豫,“毕竟那时候我刚去公司报到,不怎么熟悉那边的环境,很多工作尚在摸索,所以自己的压力也很大……不过一听到老师的热切召唤,我又觉得这件事情是义不容辞的。”最终,她坚定地接受了这份任务。

尽管如此,要想将眼蝶、斑蝶、蛱蝶、粉蝶、凤蝶5个种类共28只蝴蝶的不同形态精确还原、纤毫毕现,也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作为文科生的她认真地翻阅了相关资料,在了解各类蝴蝶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选取最美的角度进行绘制。从粗略地描出轮廓,参照样图用彩铅上色,再到擦掉轮廓线完成定稿,朱琳利用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地画了5个月才宣告结束。谈到这些诞生于自己笔下的小生灵,她如数家珍:“最先诞生的是美凤蝶,画得比较用心,长相大气,画起来也无所顾忌;后来又很喜欢迁粉蝶,翅膀的颜色很柔和,有种温暖的感觉……”

相对于这些线条简单、颜色相近的品种来说,蛱蝶和斑蝶这两类却让朱琳着实有点头疼。以翠蓝眼蛱蝶为例,虽然蝴蝶的整只翅膀以蓝黑色调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涂色过程中,这种效果是由天青、湖蓝、靛蓝等渐变渲染出来的,这对绘画者的颜色把握是个极大的考验。而对于最不喜欢的青斑蝶,她戏称自己患有“密集物恐惧症”——“每次画完斑蝶身上那些奇形怪状的斑点,都觉得浑身不舒服”。

最终,朱琳将自己手绘出的蝴蝶抠图调整,与校园风景结合在了一起,十分融洽。面对如此喜出望外的定稿,大家纷纷表示“已美哭”,“分分钟的大片既视感呐”。

“狙煮啦”与小动物的深厚情谊

藏传佛教绘画(唐卡)创作手稿

艺术感觉,故事廿载

能将蝴蝶画得栩栩如生,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朱琳跟小动物、植物们结下的深厚情谊。她的家里养着一只名叫“野马君”的喵星人,阳台养了一盆名叫“柱柱”的仙人掌,前不久这个家庭又增添了吉娃莲、观音莲、八千代等众多新伙伴。她还经常背着相机到校园里来,一边转悠,一边给动植物们采风,不算疯狂,也够得上痴迷了。

除此以外,这也和她年幼时的经历密切有关。这个一旦拿起画笔,就会思如泉涌、灵光频现的姑娘,在孩提时代就对绘画萌生出浓厚的兴趣。不仅如此,多年在西藏生活的经历,使她在接触大气厚重的自然风光、纯朴神秘的人文景观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艺术。而对神秘宗教艺术的向往,更是让她对藏传佛教绘画(唐卡)迷恋至今。课余时间她常常窝在书桌前,或是临摹唐卡中神情各异的佛像,或是随意来个涂鸦,沉浸在美术的世界中。

敦煌采风留影

“她在画画上很有天赋,我总觉得应该有家传渊源。有次跟她聊天,发现还真是。”朱琳曾经的室友TT回忆说。小时候,朱琳最喜欢围在爷爷身边,看着简单的面团在他亲手雕刻的点心模具中,变化成各式各样的精致面点,那些别出心裁又专属于她的花样,慢慢地就成为了祖孙间的小秘密;长于西藏并喜欢四处闯荡的父亲曾经是个美术生,从不教她画画,却给她买了相机,鼓励她多出去走走,让她学会自己闯荡和创作。“我觉得,她是遗传了爷爷的心灵手巧又受到了爸爸的鼓励和启发”TT这样评价道。

所以,热衷于采风的朱琳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风景,在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同时,她也把自己的艺术细胞定格在每个精彩的瞬间。朱琳带着心爱的单反边走边拍,所到之处都满载着甜蜜的回忆。川剧色彩缤纷的脸谱、岭南精工细作的牙雕、兰州那一湾黄河水,在她的镜头下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就连怀士堂前普通如“两小儿辩日”的场景,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朱琳还将这些唯美的照片制作成明信片,既送给老师和小伙伴,也作为商品在淘宝上出售。不过这位有才的店家太过“任性”,遇到投契的“买主”经常会无私馈赠,所以至今仍鲜有款额进账。

这个洒脱不羁的姑娘曾经说过,最大的梦想是回到拉萨开一间客栈,听南来北往的旅客说进藏沿途的故事,请前来朝圣的信徒讲雪域高原的传说,而她自己只愿做柜台后安静的老板娘,带着她的“野马君”,闲暇时画画唐卡,卖卖明信片,做幸福的事,成幸福的人。

朱琳制作的明信片

后记:

作为曾经和朱琳“同床共枕”两年多的室友,在行文的过程中我力求客观真实地还原,但是某些难以名状的小情绪,还是会在角角落落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对于我来说,她是并肩作战的好伙伴,更是无话不谈的好闺蜜,而那些痛并快乐着的青葱岁月,也都随着314这个门牌号一起化作记忆中最亮丽的光影。

“红衣佳人白衣友,朝与同歌暮同酒”,衷心祝福这个外表强大、内心柔软的好姑娘,能用画笔勾勒出自己的理想与未来。

中大图志链接《蝶之绘》点击此处查看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