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综合新闻

深化改革 真抓实干 承前启后 开创中山大学医科新局面

我校召开2015年医科工作研讨会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新闻中心 编辑:刘嘉 发布日期:2015-05-11 阅读量:

5月9日,我校2015年医科工作研讨会在北校区召开。全体校领导、校长助理,医科各学院、附属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医科两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校学术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校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医科成员,医科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主持。

黎孟枫副校长作《我校医科发展现状》报告

副校长黎孟枫从医学教育、医科科研、附属医院、医科人才队伍等方面分析了我校医科发展现状。他表示,我校医科整体实力居全国前列,一批学科方向已稳居第一方阵;学术队伍建设初现成效,聚集了一批中坚骨干力量,形成了一批具有学术活力、学术实力与学术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医学资源丰富,临床研究颇具优势和特色;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初具良好态势;转化医学理念和实践有一定基础,很早就明确了从“临床”到“实验室”再到“临床”的双向模式;建立了较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教育在业内具有很高声誉,成绩斐然。同时,他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我校医科存在的问题与劣势,提出了未来的发展目标。

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刘奕志、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分别作专题发言,就医院学科建设、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作了剖析,提出了各医院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医科“五个五”工程的建设路径和具体举措。

罗俊校长作《深化改革、真抓实干、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山大学医学学科》讲话

校长罗俊作了题为《深化改革、真抓实干、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山大学医学学科》的讲话。他表示,召开本次医科工作研讨会的目的,是进一步凝聚共识,集思广益,用党的“十八大”深化改革真抓实干的精神,谋划和推动学校医科的建设发展。他强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成就需要医学的快速发展,医科具有交叉学科的拉动效应,强化医科的建设有利于显著增强中山大学服务地方的能力,因而加强医科建设是中山大学整体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的战略布局。他指出,中山大学医科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为全体中大人提供了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自信,医科的现有实力具有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坚实基础,医科规模能够获取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产生综合性社会影响。他着重提出了学校“十三五”时期医科改革发展的主要举措,包括强化培养优秀的临床医生、试行“临床博导制度”、实施医学本科临床导师制、理顺医学教育专业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过程相统一的管理体制、做大做强“中山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建立“中山大学医科大数据中心”、启动“五个五”工程、深入改革医科临床职称晋升评价体系、做好北校区的长远规划等方面的设想和规划。

下午的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人员结合各自的学科,分别就学校“十三五”时期医科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而深入研讨。各小组代表先后就本小组讨论情况进行发言。

郑德涛书记作总结讲话

陈春声常务副书记、副校长主持会议

校党委书记郑德涛作总结讲话。他指出,要吃透会议的主要精神,清醒认识我校医科发展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明确医科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重视医疗质量的提升及其背后的学术支撑和科学研究,抓牢“转化医学”这一医科科研工作的“牛鼻子”;从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向管理改革要水平要效益等方面重点把握当前医科发展的重大措施。他强调,要狠抓工作落实,学校实行分类指导,附属医院的领导班子和学术带头人要高度重视“五个五”工程,做好顶层设计,既要有长期考虑,又要有当前的重点突破。他最后表示,要打破壁垒,统筹协调好附属医院之间、医科相关学院和附属医院之间的关系,大学层面也要在政策和资源上更好地支持医科发展。

中山大学2015年医科工作研讨会在北校区召开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