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不忘襄助 更期携手

中山大学在港举办乙未年港澳地区春茗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新闻中心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5-04-15 阅读量:

为感谢港澳学术界、社会贤达和校友长期以来对我校的关注和支持,更好地集结港澳各界力量,共同助力我校新一轮的发展,4月13日,中山大学乙未年港澳春茗在香港举行。我校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港澳地区大学代表、中山大学首届顾问董事会董事代表、社会贤达代表、中山大学港澳地区校友代表等170多人出席此次活动。香港中联办副主任林武、九龙工作部部长何靖、社会工作部部长杨茂,澳门中联办文化教育部部长徐婷,我校校长助理陈绍彬等出席了春茗晚会。晚会由我校党委副书记、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李萍主持。

罗俊校长致辞

罗俊代表学校致欢迎辞。罗俊谈到,粤港澳同根同源,无论历史,还是今日,都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山大学地处广东,与港澳各界的友谊源远流长,从创校之日起就屡获港澳友人的襄助支持。今日我们因中山大学之名齐聚一堂,在此向各位长期关心学校发展的朋友们、校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长期以来,港澳地区校友和各界贤达给予了中山大学大力的支持,捐建教学科研生活用楼、添置实验仪器设备、捐赠各类图书资料、设立奖教奖学金。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这些捐赠弥足珍贵,对学校来讲犹如雪中送炭。由梁銶琚博士捐赠兴建的梁銶琚堂是改革开放后国内高校中首座由港澳同胞捐赠的建筑;霍英东先生及其家族长期支持学校各项建设,由其捐赠的英东体育中心是中国内地第一个“中国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对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创立与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马万祺先生及其家族素来与中山大学关系密切,在各个领域都给予学校极大的帮助,马万祺先生临终前的最后一笔善款捐给了中山大学,令中山大学师生动容;冼为坚博士联络香港地区贤达捐建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术研究发展;新鸿基地产郭氏基金在内地设立的第一个助学金项目就是在中山大学,并以此为范本推广至国内其他高校;香港道德会长期在中山大学设立香港道德会助学金,扶危济困,帮助数以千计的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去年学校90周年校庆期间,霍震寰、陈运河、马有恒、余国春、蔡志明、朱李月华、杨钊、张茵等港澳地区中山大学首届顾问董事更是慷慨襄助,为学校捐赠过亿善款,帮助学校在建设百年名校的进程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港澳校友们对学校更加关爱备至:以伍沾德博士为代表的岭南大学(学院)董事会校友们为学校捐赠建筑11栋、累积捐款过2亿元;曾宪梓博士长期关心母校,是个人捐赠善款最多的校友;陈运河、刘修婉校友伉俪设立 “芙兰奖”全力支持学校学科建设,为学校青年领军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校园中一栋栋捐赠建筑、一个个科研及奖助学金项目都承载着校友们对母校的深情厚谊。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校际战略合作,不断创新与港澳高校合作机制,逐步将两校教授之间个体合作提升到校际之间学科领域整体合作,建立起合作发展长效机制。中山大学先后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确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此外,学校通过搭建高层次科研合作平台,为国家及珠三角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目前已在港澳地区建立联合科研平台超过15个。如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在香港科技大学成立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与澳门理工学院共建博彩研究中心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利用“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这个研究平台,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的“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课题成为香港首个获得“AoE”(卓越计划)资助的人文社科项目,也是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合作最高层次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学校始终关注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教育,积极招收港澳学生,招生规模一直都位居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目前每年在校港澳学生逾千人。学校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目前,已开展本科生“2+2”联合培养项目5个,硕士联合项目1个,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2个。自2000年以来,学校重视为港澳各层次人才提供学历教育与专业培训,举办行政管理专业学历班、公务员及其他专业培训课程,培养和培训人才超过20000人。今后,学校将继续与港澳高校在双方共同感兴趣、符合粤港澳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领域开展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培养出更多熟悉三地情况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粤港澳融合发展服务。

目前,学校牵头组织,与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理工学院等学术科研机构合作,全力重点建设港澳与内地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机制体制创新为核心,发挥协同单位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创新力量,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搭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深入研究并回答港澳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为进一步促进港澳发展提供战略研究和智力支持,真正起到 “思想库”、“信息库”、“人才库”的作用。

罗俊指出,目前港珠澳大桥正在积极建设之中,建成后将进一步拉近粤港澳距离,将为三地开展更紧密合作提供便利。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正好位于三地交通交汇之地,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推进与珠海市开展新型战略合作,全面推进珠海校区建设。今后学校将更加发挥珠海校区地缘优势,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交流圈,在科学研究、师资互聘、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创新合作模式,助力港澳经济社会发展。

我校顾问董事会名誉主席刘明康致辞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银行行业监督委员会原主席、中山大学顾问董事会名誉主席刘明康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春天两件事情令他感触很深:一是中国未来的走向和规划的宏伟蓝图已经确定,其中提到的“两个全面”,即全面加强法制建设、全面深化改革,都与香港关系密切,香港能为祖国实现这“两个全面”贡献很大力量;二是中山大学于今年春天迎来了罗俊校长,他在很短时间内通过调研,制定了中山大学未来发展的宏伟规划。因此接下来如何落实规划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要“行动”而不只是“移动”,通过加强两岸三地的合作,集中各位的智慧,来实现这些蓝图。

我校顾问董事马有恒致辞

我校顾问董事马有恒先生表示,中山大学在澳门地区有着良好的声誉,中大校友亦对澳门的繁荣发展贡献良多。其父马万祺先生与中山大学有着深厚的友谊,在世时曾捐赠中山大学东校区中山铜像,就是希望中大学子能秉承中山先生遗志,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也希望中山大学教育事业能全面发展,在科、教、研各个领域都能取得突破性成绩。他还表示,去年他以其父的名义捐赠1000万元支持学校博物馆建设,即是愿为中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一份力量,相信学校在罗俊校长的带领下将再创辉煌。

香港公开大学校长、我校芙兰奖评审黄玉山致辞

香港公开大学校长、我校芙兰奖评审黄玉山教授在致辞中说,中山大学是内陆大学中与香港院校合作最早、最广泛、最全面的大学。近年来,中山大学飞速发展,在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目前很多研究居于世界前沿。在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理念超前,对社会贡献很大。他认为,中山大学在罗俊校长的领导下,发展前途无量,学校名师与校友爱国、爱科学、爱校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他。他衷心祝愿学校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致辞

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院士表示,作为内地一所综合性的著名大学,中山大学有着辉煌的历史与学术成就,与香港、澳门的大学及教育机构在教学、研究、文化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合作。他回顾了我校与港中大在医学、计算科学、历史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希望两校在未来同心协力,在各个领域都有更广泛、深入的合作。

我校顾问董事、香港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致辞

我校顾问董事、香港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先生指出,霍英东集团与中山大学交往久远、友谊深厚,其父霍英东先生是中山大学首批名誉博士,并长期关心中山大学发展,捐资兴建英东体育中心、中山大学酒店管理培训中心,希望能为中大学子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他表示,十分珍视与中大的友谊,去年澳门霍英东基金会再次捐资3000万元支持我校科研、教学事业,希望我校能取得更为骄人的成绩,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香港中联办副主任林武致辞

香港中联办副主任林武最后致辞。他表示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晚会,听罗俊校长介绍学校近年的发展以及描绘未来发展的蓝图,感到很兴奋,也很受鼓舞。他认为,我校的发展犹如浩浩荡荡的洪流,势不可挡,我校所制定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他说,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学校未来的发展,驻港的中山大学校友也会以各种方式继续支持学校发展。最后,他祝愿中山大学在罗俊校长的带领下,向世界一流大学更快地迈进。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李萍主持春茗晚会

全体主礼嘉宾合影

晚会上,我校学子还表演了精彩的器乐节目,演唱了《让梦飞翔》、《桃李芳馨》、《金秋盛典》等校园原创歌曲。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