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为先心病患儿重拾希望

附属第一医院首批“爱幼护心”基金项目支持患儿顺利完成手术

稿件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作者: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5-03-10 阅读量:

自去年10月份,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附属一院”)在广东公益事业促进会的大力支持下,赴怀集开展“爱幼护心”先心病患儿筛查救治工作,现场所筛查出的符合手术及资助条件的70余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第一批11名患儿,已陆续入住附属一院小儿心脏外科进行手术救治。

据了解,由广东公益事业促进会和附属一院共同成立的“爱幼护心”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基金项目)将为符合资助条件的每位患儿提供1.5-2万元的费用资助,加之病儿自身新农合医保报销部分,仅需自行承担极少一部分费用,甚至实现免费治疗。所以基金项目的实施开展,为贫困的先心病患儿建立了一条走向重生的生命通道。

附属一院副书记黄建明和专家看望术后病人

为此,对于第一批来院治疗的患儿,附属一院相关科室高度重视,小儿心外科主任吴钟凯亲自组织专家小组和护理小组,详细研究每个患儿病情,制定一整套贴心的医疗服务流程,量身打造最佳的手术方案。他们当中有些人第一次听到“爱幼护心”项目的时候,还持怀疑态度。先心病患儿谭惠珊,今年已经六岁,按其病情类型,最佳的手术时间是在两岁左右,但是因其家人打听到一个心脏的手术费用需要花费十几万元,这对于一个年收入只有一两万元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所以病情一再拖延。通过项目义诊活动,患儿来到附属一院治疗,但是入院前其家人还是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迟迟不答应入院手术。为了做通其思想工作,科室相关人员不厌其烦为其解释项目基金的政策,手术方案及费用组成,鼓励其积极接受手术治疗,挽救患儿生命。项目发起人之一黄至斌副教授甚至当场提出,如果最后基金不支持,会自掏腰包为其垫资,才使其家人最终打消疑虑。患儿手术非常顺利,效果良好,由于有基金支持和自身医保报销,最后也仅仅支付了几千块钱的费用。

像谭惠珊一样得不到及时医治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自身家庭经济困难,无法解决医疗费用。考虑到这点,专家组在制定手术方案时,都以保证手术效果为前提,以尽量减少医疗支出为原则,努力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例如重症先心病患儿卢寄平,家庭经济条件在这批病人中算是最困难的,家有兄妹三人,奶奶常年卧病在床,其母亲亦有残疾,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仅靠其父每月不到2000元的散工收入为生,根本无法负担医疗费用,所以该患儿发现病情后一直拖延至今,导致其心脏随时可能出现衰竭,危及生命。自“爱幼护心”项目在怀集启动后,他父亲见到了儿子重生的一线曙光。他为此毅然卖掉家中唯一的一头耕牛,带孩子奔赴广州。针对此情况,其主管教授,也是该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姚尖平副主任专门为其定制了最佳的手术方案,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努力协调麻醉、体外循环科等手术部门,将术中支出降到最低,更在术后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亲自在ICU床边跟进监护,希望患儿早日脱离危险,节省ICU的费用。现在患儿手术治疗费用基本实现零支出,术后恢复情况满意,检查结果无异常,身体状况大为改善。正如其父所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省公益事业促进会给了他儿子第二次生命,更给了他家生活的新希望。

广东省公益事业促进会有关领导颁发救助金

现第一批十一个患儿都已经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效果良好,未发生一例手术事故,患儿身心健康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达到了基金项目的既定目标和要求。目标的达成,离不开项目的主管单位广东省公益事业促进会的大力支持,正是在该会政策性的帮助及努力协调下,才使得基金项目的实施冲破重重障碍,顺利开展。促进会更对患儿非常重视和关心,其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松典,副秘书长林少萍等曾多次到附属一院小儿心脏外科病房探望患儿,慰问家属,对医院先心病治疗团队所开展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鼓励医院治疗团队继续努力,将基金项目推广到更广泛的地区,惠及民众。

附属一院副书记黄建明也高度支持基金项目。她表示,基金项目把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和贫困地区先心病儿童的救助需求结合起来,将附属一院的优质医疗技术辐射到边远山区,为广大的民众服务,不仅让患儿恢复健康,更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希望,充分践行了医院“医病医身医心,为人为国为世“的办院宗旨,希望医疗团队继续努力,继续建设该慈善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慈善救助的实效性。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