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综合新闻

曾益新院士科研团队研发鼻咽癌预测芯片投入临床试用

稿件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作者:肿瘤防治中心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5-03-03 阅读量: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院士科研团队基于鼻咽癌遗传学及流行病学最新研究成果,开发了鼻咽癌风险预警芯片。这项研究成果可帮助预警和识别鼻咽癌高危人群,并对鼻咽癌高危人群进行科学管理,以降低发病率,提高早期发现和治愈率。

鼻咽癌是我国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大多在40-60岁。全球每年鼻咽癌新发病例6.5万例,中国2.8万例,华南地区大约2万例,占全国约70%。目前,早期鼻咽癌的治愈率可以高达90%以上。在鼻咽癌高发区尤其是广东省进行鼻咽癌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十分有必要。

曾益新院士与科研团队

曾益新院士课题组从1997年开始建设鼻咽癌样品库,结合我国资源优势,对鼻咽癌进行了大样本、全方位、多层次系统的病因学研究。此前曾益新院士科研团队与新加坡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了一些鼻咽癌易感基因点位,并确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鼻咽癌发病风险有关。该项成果发布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并被作为该杂志研究亮点之一(highlighted)进行推荐。随后,利用广东地区人群大样本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完全独立样本验证研究,最终确立了11个和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鼻咽癌的发病包括遗传、环境、EB病毒感染等因素,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还发现存在一种与鼻咽癌发生密切相关的EB病毒特殊亚型,该特异EB病毒亚型携带者较非携带者鼻咽癌发病风险高5.39倍。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发了可同时对11个鼻咽癌易感位点和EB病毒亚型进行检测的技术平台,并且是以唾液作为分型检测的样本,受检者可自主采集,具有无创和简便的优点。

此项目以鼻咽癌易感基因位点、EB病毒分型检测结果为基础,科学地整合了鼻咽癌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关键鼻咽癌危险因素,实现鼻咽癌发病风险的综合评估。针对高中低危人群,结合其自身各项风险暴露情况将提供鼻咽癌防治的咨询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健康意识,调整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分别给予个性化建议及随访,包括检测EB病毒抗体,鼻咽纤维镜检查和头颈部磁共振检查等。

曾益新说:“鼻咽癌是华南地区重大的健康问题,我们单位几代人都把它作为研究重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得到了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科技部863、973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及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基于目前一系列研究成果开发了此鼻咽癌发病风险预测芯片,我们衷心希望受检者能通过此项检测,全面了解自身鼻咽癌风险状况,提高健康意识并进行科学管理,同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将鼻咽癌的可能危害降至最低。”

此项目已在我校肿瘤防治中心的分子诊断科作为院内临床检验项目正式开展,并将在此前由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协和医学院、北京生命科学院成立的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推广验证,在受检者自理检测费用且具备心理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自愿申请进行。根据受检人群的检测结果,工作人员将长期进行跟踪随访服务,以对受检者进行鼻咽癌发病风险的长期监测及管理,同时确保受检者隐私和数据的绝对安全。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