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美国胃肠肿瘤年会上的中国声音

稿件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作者:肿瘤防治中心 编辑:刘嘉 发布日期:2015-01-21 阅读量:

1月15日至17日,美国临床肿瘤学胃肠肿瘤年会(ASCO GI)在美国三藩市举行,全球共约4000位从事胃肠肿瘤临床与研究的学者参与此次盛会。在1月17日肠癌专场会议上,我校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受邀进行大会发言,这是中国学者在美国胃肠肿瘤年会上第一次发出自己的声音。

徐瑞华教授(右一站立者)在2015年ASCO GI会议肠癌专场作口头报告

在当日的肠癌口头报告专场,徐瑞华汇报了法米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Ⅱ期临床研究成果。该项随机/对照双盲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由我校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共同牵头,国内共19家单位参与。

法米替尼是我国恒瑞医药集团自主研发,具有国际知识产权的口服小分子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发挥作用。这项研究旨在评估法米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共入组154例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8个月和1.5个月,达到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中法米替尼组有2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疾病控制率在法米替尼组是57.58%,而安慰剂组为30.91%。在总体人群分析中,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未发现统计学差异;但在既往接受了规范一、二线治疗的亚组人群中,法米替尼治疗组有生存优势的趋势。严重不良事件在法米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9.09%。总体而言,法米替尼耐受性良好,毒性可控。该研究证实了法米替尼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Bridge cancer biology to clinical GI oncology”,不仅在肿瘤生物学和临床研究中搭起桥梁,同时更架设起了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徐瑞华向世界证明了我国研发团队的自主创新能力。他在会后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谈到,中国研发团队有信心、有能力引领开展国际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未来将充分发挥病例资源的优势,开展高水平的临床研究,让“中国好声音”继续响彻国际舞台。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