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校召开第三届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颁奖典礼

稿件来源: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作者: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12-19 阅读量:

12月13日,第三届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颁奖典礼在我校马丁堂召开。本届颁奖典礼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办,我校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承办。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立中、教授佟新、副教授孙飞宇,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教授潘蛟,我校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蔡禾、教授王宁、学院副书记张斯虹等出席了活动,50余名学校师生参加了活动。

我校召开第三届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颁奖典礼

谢立中代表评审委员会介绍了今年余天休优秀博士论文奖的评审过程及评审结果,并宣布获得第三届余天休社会学系优秀博士论文奖的分别为:南京大学樊佩佩博士的《权力、动员与困境——基于汶川地震灾区救灾与重建的研究》、中山大学黎相宜博士的《移民跨国实践中的社会地位补偿——基于华南侨乡三个华人移民群体的比较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刘东旭博士的《流动的社会记忆——珠三角彝人的组织与群体行为研究》、北京大学苏熠慧博士的《新生代产业工人集体行动的可能》。

嘉宾为四篇获奖博士论文作者进行了颁奖。获奖者樊佩佩、黎相宜、刘东旭发表获奖感言,并介绍了获奖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案例、田野调查与资料搜集状况以及研究结果。佟新代表苏熠慧发表了感言及对论坛进行了介绍。

潘蛟依次对四篇获奖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了论文的主题,并表示,在被视为“世界工厂”、“制造中心”的中国,少数民族组织上的创新性是值得肯定的,而新生代产生农民工阶级意识的产生也是存在可能的。佟新提出,随着当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学者们对互联网时代的研究还不足,而在互联网时代下资本与劳动之间关系的转变依旧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王宁以“学术作为职业”为主题,探讨了知识产业现况、当代研究生培养症结以及优秀学术论文如何产生等问题。随后,现场师生与教授们进行了热烈交流。

2014年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评审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评选委员秘书处分别与今年7月和11月完成了初评、终评工作,并最终评选出四篇获奖作品。此届奖颁奖典礼旨在与中大师生分享优秀社会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弘扬学术精神。

“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是以中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余天休先生的名字命名、首个以中国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为评选对象的学术性大奖。该奖项由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美国)设立于社会学系的余天休社会学基金提供支持,其宗旨是鼓励中国社会学博士研究生的学术创新精神,提高中国社会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促进中国乃至全世界社会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