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时值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90周年来临之际,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暨中山大学化学学科创办九十周年、学院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怀士堂举行。中大化学人欢聚一堂,用简朴而热烈的方式庆祝母校和学院的生日。校党委副书记李萍,化学院校友会名誉会长苏锵、计亮年、张展霞、曾汉民、许家瑞、曾陇梅、康北笙,化学院校友会会长方潮贵,从京、津、沪等地专程赴会的校友理事,学校校友总会秘书长李汉荣,化学院领导班子及教职工约250人参会。
会议在展示中大化学学科发展历程的沙画视频《绘“化”时光》中开始。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毛宗万作了题为“回顾?现状?展望”的学科发展情况报告。他回顾了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化学学科在全球学术中的排名。他衷心感谢广大校友和社会人士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前辈们的辛勤耕耘,感谢学院师生员工的热忱奉献。他提出学院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即建设1-2个国家级研究平台,化学学科影响力进入全球前50名。
校友和学院教师以多种方式表达了对学校和学院的祝福。大会依次举行了“苏锵奖学金”、“计亮年奖学金”、“87奖教金”、“优品立人奖教金”、“物理化学学科奖教奖学金”及各地校友分会的捐赠仪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锵(左二)、计亮年(左三)分别捐赠设立奖学金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校友捐赠设立“87奖教金”、“优品立人奖教金”、“物理化学学科奖教奖学金”
各位捐赠者发表感言。中国科学院院士苏锵捐赠积蓄100万元设立“苏锵奖学金”,奖励在稀土研究方面做出成绩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计亮年捐赠个人奖金50万元设立“计亮年奖学金”,鼓励交叉学科研究,奖励勇于探索并做出成绩的学生。苏锵在发言中讲述自己多年来对稀土研究的心路历程,勉励年轻学子珍惜中山大学优良的学术环境和广东省丰富多样的稀土资源,勇于挑战和攀登未知的学术领域,将我国的稀土研究做强做大。计亮年表示:“在中大化学系工作的四十年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中大对我的辛勤培养使我感到自己在中大四十年认真工作没有白活,在科研教育上为祖国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当我听到自己获得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时,我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想要回报与感谢中山大学对我四十年的培养,把个人奖金50万元捐献给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我衷心希望中大美丽的爱心校园能培养出一大批科研水平高、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发展做贡献!”其他捐赠者也表达了对母校和学院的感恩与祝福,表示将以实际行动支持学院发展。
李萍向学院校友和师生表示诚挚的祝贺,表达了对学院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讲述了对学院校友工作的深刻印象,以及陈运河、刘修婉校友伉俪设立奖学金的感人事迹,“这份凝聚力非常震撼,是所有在这里学习、工作过的校友们共同用心来凝聚成的一股力量。这种力量之大是无限的。”
在大会第二阶段,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学院党委书记古小红作了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捐赠基金工作汇报,回顾了学院校友会成立5年来积极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介绍了各类捐赠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并对进一步做好捐赠工作提出思考,向广大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企业)支持教育、慷慨捐赠致以敬意和感谢。
大会进行了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成员换届选举。校友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推举苏锵等10位校友为名誉会长,推举刘修婉等13位校友为名誉理事;选举了以方潮贵校友为会长的第二届理事会成员。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名誉会长、名誉理事接受聘书
方潮贵致辞,向师长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来自海内外的校友代表们表示亲切的问候。他肯定了学院校友会的积极作用,并与校友们共勉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为母校赢得更大的荣誉。
在其后的校友代表发言中,曾汉民老校长回忆了自己从十八岁到八十岁的中大岁月,向中大学子提出殷切希望:在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指导下充实自我,过好每一天,为中大、党和国家未来百年添砖加瓦。孙大海校友分享了自己与中大十五年的情缘,感慨自己的生命早已烙上中大印记。在校教师代表童叶翔用“感谢”与“祝愿”这两个关键词表达了自己的中大情怀。
此次院庆,在学院校友会常务理事会的建议下,学院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组织编印了《中山大学化学》、《化学时光》、《校友名录》、《学人学子校友寻访录》四本纪念册,收集整理了学院的历史,总结了办学经验,得到了师生和校友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