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一行来我校调研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工作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新闻中心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4-11-21 阅读量:

11月20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到我校调研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实施工作情况,检查指导广东中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姚志彬,广东省九三学社副主委陈利浩,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何真、吴焕泉,省教育厅有关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我校党委书记郑德涛,参与计划的部分导师,广州市中学教师及学生代表等参加了调研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李晓亮主持。

韩启德主席调研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工作座谈会

郑德涛首先代表中山大学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他表示,学校一直致力于落实服务国家、服务广东、服务社会的行动计划,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工作,也是广东省唯一参与中国科协“中学生英才计划”的高校。他介绍了学校参与计划所开展的工作,指出实施落实这项计划,对大学探索完善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与工作机制很有意义,并相信这项计划能够稳步推进,取得预期效果,为有效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会上,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吴焕泉汇报了英才计划学生选拔的基本方法和做法。我校逸仙学院执行院长陈敏从导师遴选、学生培养、成果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参与计划的方式与做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王雪华教授、童叶祥教授作为导师代表汇报了培养学生的情况,赵瑞婷、林感、王子凡作为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参与计划以来的心得与体会。在自由交流环节,各方代表各抒己见,表达了对这项计划以及计划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韩启德最后发表讲话。他赞扬参与计划的中学生们聪慧、自信、悟性强,并为国家的未来后继有人感到高兴。他表示,通过这次调研,对“中学生英才计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几点想法:一是举办这项计划的目的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一些探索,对我国的中学教育改革,起到推动作用,同时通过这项计划发现人才,为人才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二是这项计划的培养目标是要让中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在活动中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更高的志向,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三是在培养的方式方法上,要鼓励多样性,让导师、同学们根据各自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勇于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创新;四是强调这项计划对人的培养,让中学生参与科技活动,收获的不仅仅是科学层面的知识与技能,更多的是科学精神以至于做人的境界,要注重人的发展与人个性的发挥;五是要注意发挥中学的主体作用,要源于中学、依靠中学、回归中学,通过这项计划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最终达到回馈中学的目的,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学教育改革贡献一份力量。最后,韩启德再次感谢我校为“中学生英才计划”所做的工作以及导师们的辛勤付出。

韩启德在郑德涛、程焕文的陪同下参观中山大学学人文库

座谈会后,韩启德还在郑德涛和我校图书馆馆长程焕文的陪同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中山大学学人文库。

据了解,“中学生英才计划”是由中国科协组织实施,国家教育部全力支持的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它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目前,有19所试点高校共推荐183位包括院士在内的国内知名专家参加,584名优秀中学生经过层层选拔进入英才计划接受培养。该计划由中国科协于2013年5月启动,中山大学是入选的全国19所试点高校之一。我校对该计划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安排逸仙学院具体承担实施工作,选出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四大学科的优秀导师团队,并开放高校各种优质的科技教育资源,全力为广东省38名优秀高中生提供培养服务工作。

培养期间,导师及其团队针对学生情况精心设计了培养方案;学生定期参加导师课题组例会,旁听导师团队课题进展报告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报告,了解和学习提出科学问题并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导师团队还为学生设立开放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直接动手操作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学生还得到了很多与国内、国际一流大师交流的机会,不少学生还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参加各类国内、国际中学生科技交流活动。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