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 日上午,中山大学与美国克利夫兰医院共建的“国际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在我校附属第六医院举行揭牌仪式。我校常务副校长汪建平,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兰平、党委书记苗伟,我校7家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及来自克利夫兰医院的病理系主任Thomas Bauer等共同为中心揭牌。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汪建平、克利夫兰医院的病理系主任Thomas Bauer主任等与会嘉宾为“国际远程病理会诊中心”揭牌
“国际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囊括我校八家附属医院病理科技术力量,对外联系美国最负盛名的克利夫兰医院病理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基地设在我校附属第六医院。
汪建平致辞,对会诊中心落户我校表示祝贺。他表示,5年前曾经尝到过远程国际会诊的“甜头”,远程会诊中心的建立是中美两国医学机构的强强联合。他强调,会诊中心的建立提高了疑难病例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受益的将是广大患者。
Thomas Bauer回顾了克利夫兰医院和我校、附属第六医院的渊源,表示非常高兴能共同合作建立该病理会诊中心,希望能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中山大学病理会诊中心主任王连唐教授指出,病理诊断一贯被医学界公认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尤其是针对肿瘤的诊断,病理诊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命运,病理科的诊断水平决定了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
兰平表示,在90周年校庆之际建立国际会诊中心,正是中山大学“开放式”学术文化的体现。他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医院会全力支持该中心的运营。
按照2009年卫生部出台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规定,按最低配备计算,目前国内病理医生的最低需求应为5万人,然而国内现有病理医师不足2万人。相比中国,美国人口不足中国1/4,但美国登记在册的病理医生近3万人,这也使得美国整体病理诊断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集中优势资源,解决大多数疑难杂症,我校多年前已整合八家附属医院成立了华南地区最大的会诊中心“中山大学病理会诊中心”,每年接受来自广东省基层医院及全国各地疑难病例的病理会诊量达3万例以上,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该会诊中心拥有经验丰富且各有专长的亚专科病理专家100余名。
美国克利夫兰医院病理系被评为美国医学院最优秀的教学机构,拥有解剖病理、临床病理、分子病理三大部门,80名顶尖的病理专家。该系可提供卓越的细胞病理学、胃肠病理学、皮肤病理学及神经病理学等方面的专科病理诊断,学术水平与学术影响屡次排名全美第一。
中山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医院“国际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将通过数字影像云平台、高清扫描和远程传输设备构建数字化远程病理会诊平台,共享中山大学病理会诊中心和美国克利夫兰医院病理系两国病理专家团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疑难病例远程病理会诊及咨询,不出国门就能享受世界一流的病理会诊服务。
目前,“国际远程病理会诊中心”的基地设立在附属第六医院病理科。作为我校病理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附属第六医院病理科整体水平在广东省病理界享有较高声誉,尤其在胃肠道肿瘤和炎症性肠病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