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第六期“博雅教育——蜀粤地区服务学习项目”进行总结分享

稿件来源: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作者:李粤丹 编辑:刘嘉 发布日期:2014-11-05 阅读量:

近日,由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主办的第六期“博雅教育——蜀粤地区服务学习项目”总结分享会在南校区怀士堂举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校团委书记黄毅,学生处副处长钟一彪,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党委书记周大鸣、副书记张斯虹、指导教师万向东、张文义等出席。

项目团队作汇报展示

本次博雅项目由来自全校18个学院、29个专业的40名学生志愿者组成。他们从前期的选拔中脱颖而出,经过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小组成员科学分工,跨学科分享与讨论,在十余天的考察和服务中收集了40万字的调查资料,拍摄了千余张图片和近百段视频,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报告会上,本次项目的带队教师李粤丹老师汇报了活动的整体情况。五个站点志愿者团队分别做了精彩的展示:南坝站志愿者从震后人民的生计模式、外出务工情况、养老现状等角度探讨地震后社区在经济、社会、观念方面的重构;水磨和三台志愿者配合当地社工站开展高山村落、留守儿童阅读现状等方面的调研,举办“大手拉小手”、“公益市集”等社区服务活动;连南志愿者以儿童为本,设计开展了植物科普手册制作、儿童游戏等活动;从化站志愿者在修缮农耕博物馆、村史修订中,思考如何更好地守护传统文化。其中,水磨站因其精彩表现获得“最佳站点”的团队荣誉。

陈春声高度赞扬学生志愿者在第六期博雅项目中的表现。他指出,博雅项目是兼具学术理性与文化情感的实践教学活动,是一个学术积累的过程,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博雅项目搭建平台,让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同学参与服务学习,在推动跨学科交流、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将坚定推动实践教学的持续深入开展。

作为博雅项目总负责人,周大鸣表示,博雅项目是一个致力于培养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融社会服务、学术考察和公益实践为一体的活动项目。人文情怀是每名中大学子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要关心家国大事,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服务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悉,自六年前该项目开展以来,博雅项目的关注点从最初的汶川震后社区的重建,转向了对蜀粤两地农村社区的考察与服务这一更加深远的命题,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公益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大学子,为乡土基层建设提出更多的反思和实证经验。

而在本次活动中,志愿者们对农村社区的现状和农村社会工作都有了新的认识,在实践中拓宽了分析问题的思路,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学会“脚踏实地”与“平等交流”,了解基层民众的所思所想,构建起公益活动的新思维。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