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陈心陶故居开放仪式在我校南校区举行。仪式举行前,校党委书记郑德涛亲切会见了陈心陶教授的亲属代表陈思轩先生一行。他对陈思轩及其家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陈心陶先生的光辉业绩和崇高追求令人敬仰,我们要很好地弘扬陈心陶先生的精神,把学校建设得更好,为国家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校党委书记郑德涛会见陈思轩先生一行
陈心陶先生的家属陈思轩夫妇、陈静芝夫妇、陈静薇夫妇,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侨联副主席李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周晓农、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锦炎,广东省原侨办副主任吴行赐,佛山市三水区疾病控制中心主任蔡文安,我校原副校长、原岭南大学广州校友会主席李宝健,原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李桂云,原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国家教学名师詹希美教授,陈心陶先生的铜像设计者、广州美术学院吴雅琳教授,我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陈春声、副校长黎孟枫等出席了陈心陶故居开放仪式。陈心陶先生的亲友、佛山三水有关人员、北校区及寄生虫学教研室退休教职工,我校相关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参加了仪式。陈心陶故居开放仪式由黎孟枫主持。
陈春声在致辞中指出,陈心陶先生之于中山大学医学教育,之于中国医学发展,乃至之于世界医疗事业,其贡献都是巨大的。陈心陶先生一生都在执着于追求为人类健康事业而奋斗终身的使命感,他以精深的技术和忘我的奉献精神,给重点疫区的人们带来了生命的温度,使更多的生命得以获得新生、免于病痛,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的科学家。陈心陶先生在康乐园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近半个世纪,他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创造性、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无私地奉献在这里。先生的一生,是对大学校训“博学、审问、审思、明辨、笃行”最真实的写照。直至今日,陈心陶先生宝贵的学术和精神遗产,仍令医学界和教育界受用不尽,其影响更远迈岭表,福泽海外。
图书馆馆长程焕文介绍了陈心陶故居的筹办情况。他说,校领导高度重视陈心陶故居的建设与筹备,将故居的开放列为我校90周年校庆的重点项目与重大活动,历时近四年。在各相关单位和个人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陈心陶故居终于正式对外开放。
詹希美教授作为陈心陶先生的学生代表讲话。他说,陈心陶教授在寄生虫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对学术孜孜以求的态度和精神,一直都在影响和激励着他们。故居的开放,将更加使后来者缅怀他的功德,激发他们的力量,继承和发扬陈教授为之奋斗一生的寄生虫学研究事业。
陈心陶先生的公子陈思轩在致辞中十分感谢为故居开放做出努力的中山大学,雕像设计及制作者吴雅琳教授以及为故居布展尽心尽力的亲朋好友。他回忆起儿时与父亲曾在这座小楼度过的日子,父亲的谦虚、谨慎和踏实一直触动着他的心灵,他更希望父亲与其他大师一样,可以向年轻一代展现他们的共同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尽一分力。
陈春声(右二)、黎孟枫(右一)、陈思轩(左三)、陈静芝(左二)、陈静薇(左一)共同为陈心陶故居揭幕
陈春声、黎孟枫、陈思轩、陈静芝、陈静薇共同为陈心陶故居牌匾、陈心陶先生铜像揭幕。
陈心陶教授是中国动物学会发起人之一,一生致力寄生虫学研究。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调查并整理华南地区蠕虫区系,发现了广州管圆线虫、怡乐村并殖吸虫数十种蠕虫新种,在吸虫分类学和生态学领域取得众多开创性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寄生虫学研究上的许多空白,是国内外公认的寄生虫学特别是吸虫分类学家。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此次开放的陈心陶故居已经修缮一新,力争恢复原貌,尽可能向社会公众展示陈心陶先生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故居的开放,见证陈心陶先生伟大的一生,也是希望后来者可以继续弘扬先生的精神,博学立志,雅行不怠,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