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届招收本科生的超级计算学院,38名本科生顺利入学。虽然招生规模不大,但生源质量却可圈可点。今年超级计算学院本科招生广东平均分为650分,超出中山大学理工类投档线35分。
为迎接首届本科生,超级计算学院安排了充实丰富的迎新活动,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学生、家长展示了超级计算学院的发展战略、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教师风采等。
8月21日,在新生入学报到的当天下午,超级计算学院举办了新生家长会,38位新生与60多名新生家长应邀参加了家长会。超级计算学院党委书记谢曼华,院长张军,副书记陈建存,以及学院全体老师与会。张军教授介绍了学院概况以及发展战略,他提到我国目前超级计算和高性能计算产业硬件和软件发展的严重失衡,高性能计算领域人才缺乏使得超级计算科学的发展和应用遇到瓶颈。首届本科生的培养满足了国家对该领域科学研究和行业发展的需求。这一点让很多家长对孩子毕业后的前途吃了定心丸。
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林倞教授介绍了学院课程体系与学生培养特色。他强调了学院的优势,师生比为1:4,相当于1个老师直接带3-4名本科生,使得学生与老师的接触和交流明显增多。同时,学院在工作安排上也要求每位博士、硕士导师同时带3-4名大一新生,让学生在大一就参与到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中去,为学生大三进入实验室开始科研学习奠定基础。
作为新建学院,首届本科生家长对学院研究内容和综合实力的疑虑和担忧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提出了超算学院的计算机专业与传统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有何不同,大数据和云计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学院的培养计划如何保证实施等具体问题。院长和学院老师对此做出了解答。会后家长们纷纷表示,充分信任学院的实力,对孩子在超级计算学院学习非常放心,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8月23日上午,超级计算学院迎新大会在东校区行政楼举行。张军教授在讲话中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方向,结合自己的学术成长经历对学生培养寄予厚望。姜云飞教授讲述了中山大学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史,并寄望超算学院给中山大学计算机学科带来新的飞跃,中山大学计算机学科的人才培养与粤港澳知识经济发展相匹配。
8月23日下午,超级计算学院开始了新生的第一课,张军教授介绍了中山大学的历史,从“拥有什么”、“需要什么”、“不知道的事”等几个方面生动告诉新生们,大学4年他们将拥有从未体验的“有限”自由,也将拥有从未企及的“无限”资源。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创造知识,追求科研的乐趣;同时强调学习生活中的“敬业乐群”,“敬业”即勤奋主动做好自己的事,“乐群”在科研团队中与同学和老师愉快相处。对天河二号和超算学院的关系,张军教授则生动地比喻为“国防科大给我们造了一台钢琴——天河二号,而你们就是要变成会弹钢琴的人。
8月23日下午,在学院学术大师论坛上,超级计算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李晓明为新生主讲了题为《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思维浅赏》的讲座。李晓明教授指出,大数据加计算,让我们增强对人们社会活动的理解。计算,不只是数据处理,而是受过计算机科学训练的人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谓之“计算思维”。李晓明教授用社会关系网络平衡的考量,匹配市场中蕴含的计算,均衡人际关系价值的计算等例子,生动有趣地解释了很多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