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是我校哲学系80级校友毕业三十周年重返母校的日子。这一群年已“知天命”的“同学们”从四面八方回归母校家园,第一次穿上学士服,在怀士堂前补拍了三十年前未拍的毕业照;再一次上台接受了教师的赠礼;再一次聆听了昔日教师的一节课。
我校哲学系80级校友毕业三十周年重返母校,于怀士堂前补拍毕业照
我校前常务副书记、副校长梁庆寅致辞。他为80级的同学在各个行业取得的成绩而表示祝贺,赞扬了为哲学系而尽心尽力工作的教职工们,哲学系越办越好,在国内高校中位列前茅。哲学系党总支书记于海燕欢迎校友们重回母校,并指出,恰逢母校90周年校庆之际,80级校友们的“回家”更具意义。她希望,校友们能“常回家看看”。时任班长的吴展生校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代表哲学系80级校友作了发言。
哲学系校友会理事长冯达文教授(右)为80级哲学专业本科生陈海城校友(左)颁发学籍表
随后,哲学系校友会理事长、年已古稀的老教授冯达文,为校友们一一颁发了当年的学籍表,这也是母校赠予80级同学的珍贵礼物。时光荏苒,当年薄薄的一纸学籍表早已发黄,而经过岁月的涤荡,回忆更为珍贵。再次上台,向当年的老师鞠躬,与他们握手,领回当年的学籍表,这短短的仪式,校友们十分珍惜,庄重地完成仪式的每一个步骤。
茶歇之后,章海山教授再次为80级校友上了一节课。他以“中西文化中道德取向的比较”为主题,阐述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更注重“静”,而西方则追求“动”,故而中西方对于欲望的追求也不同;同时,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义与利、政治与道德的取向上,中西方的道德体系内各有不同的选择。章海山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再一次引起“同学们”对人生的思考,在欲望的追求与义利之争中要能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十载如一梦。初见时,年华青涩;再聚时,岁月沧桑。三十年的母校情,三十年的同窗梦,相见当忆青青子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