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靖,1997年至2006年就读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获得会计学学士学位和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为会计学系教授、副主任。
校友校友演讲
尊敬的许校长、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许校长的邀请,很荣幸能够以这样一个方式回到母校,与大家一起经历这个庄严而喜悦的典礼。我在康乐园里生活了九年,我的本、硕、博学习阶段均在中大渡过,母校夯实了我的专业基础,训练了我的思维能力,培养了我的全面素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是一个纯粹的中大学子,我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小前进都离不开中大的栽培,离不开老师们的教诲。借着今天这个机会,首先我想感谢母校,感谢我的恩师魏明海教授、谭劲松教授,感谢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们、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你们!
其次,我也想与诸位学弟学妹分享一下我这些年的一些经历。今天我想讲的主题是“甘于平凡”。可能大家都有些愕然,明明是毕业季,正是励志的好时候,为何我会在这里谈什么甘于平凡呢?
在中大的九年时间里,我一共参加过两场毕业典礼,一场本科,一场博士,但这两场毕业典礼上,我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在本科期间,我年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以专业第一名保送本系硕士,因此,在本科毕业典礼上,感觉风光无限。而在博士期间,我既想获得更高的学位,又舍不下外面世界的诱惑,我去政府企业实习,做企业横向项目,参与培训项目等等,最后我的博士论文差点无法通过答辩,博士毕业典礼上的所有荣光与我无关,我怀着巨大的失落离开中大。我不停地思考导致这一境况的原因,这是一个痛苦地拷问自我的过程,最后我明白,我想要的太多,我太渴望在各个方面都出彩,但人生从来都无法十全十美,结果我反而错过了博士期间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我很喜欢汉语的一个词,“舍得”,拆开来看,其实告诉我们“有舍才有得”。由此我领悟了取舍与放下,坚定自己在学术研究上的目标,而甘于在其他方面的平凡。在我月收入不到5000元的时候,我拒绝过每天10000元的授课机会,只因挫折让我明白什么该舍弃。舍得与放下,是我所理解的甘于平凡的第一层意思。
学术研究道路非常艰辛,要有所成,需要聪明人下苦功夫。聪明才智只是一个方面,精神意志也非常关键。既要忍受得住一个人的孤寂和清冷,也要承受得起从研究到发表漫长过程中的冷遇与挫折,并坚持持续投入精力与时间。在这个过程,如果没有一颗甘于平凡的心,总是想着付出立刻就有回报,想着立竿见影,很难在学术道路上走得很远。一个人如果期待付出后马上就有回报,那他最适合的工作是钟点工。其实人生的其他道路也是如此,人生是一场长跑,它不是看谁起步跑得更快,而是看谁能跑得最远,最早冲到终点。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在纽约做博士后期间,每晚做实验到半夜三点左右,回到住处躺下来睡觉时常常已是四点以后,九点又回到实验室开始新的一天。我无法与他相比,但自工作起,也尽量早上十点前到办公室,晚上十一点左右离开办公室,除了春节几天,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直到现在我仍维持这样的工作状态。无论在科学研究、论文发表和项目申请过程中碰到怎样的挫折,无论遭受过多少嘲讽,都告诉自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坚持与忍耐,是我所理解的甘于平凡的第二层意思。
无论各位有多么远大的抱负,未来有多高成就,但首先我们是一个平凡人,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人有很多种角色,譬如我,扮演着老师、学者、丈夫、儿子、父亲等诸多角色,虽然我投入大部分精力与时间在科研上,但我也在努力地扮演好其他角色。这些角色看似平凡,但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各位要立大志,做大事,应该学会把平凡的角色演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在这些方面也需要甘于平凡,一个过于极端的人生也许并不是值得追求的人生。中庸与平衡,是我所理解的甘于平凡的第三层意思。
各位即将踏入社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在此,我并非倡导各位看破红尘,安于现状。我希望同学们首先能够甘于平凡,专注、坚持、忍耐、平衡,那么你们的未来才能卓尔不凡。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盖茨、乔布斯这样的人,但人生更重要的意义,也许在于经历和体验,而不是结果。我衷心祝愿各位学弟学妹能够把握每个当下平凡的坚持,希望每个人当有属于自己的平凡但独一无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