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畅谈网络亚洲 寄言中国治理

美国著名中国史专家杜赞奇教授来访我校

稿件来源: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作者: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4-05-13 阅读量:

应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邀请,美国著名中国史专家杜赞奇(PrasenjitDuara)教授于5月3-5日来访我校,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5月4日下午,我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肖滨会见了杜赞奇教授,他们对杜教授来访中山大学表示热烈欢迎,并就中国近代历史、国际汉学形势等主题交换了意见。

陈春声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向杜赞奇教授赠送纪念品

会谈结束后,杜赞奇教授做了题为“网络亚洲:全球化、区域与可持续的未来”的主题演讲。演讲尝试从可持续现代性(sustainable modernity)的角度重新思考亚洲作为一个特定历史区域的未来。他认为,亚洲历史上并不具有严格的疆界,而是一个通过贸易和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网络。这一从印度次大陆延展开来的非正式网络对整个区域内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但现在却越来越出现这样一种共识:支撑着亚洲的现有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及政治经济安排,将比我们所能料想的方式更快威胁到这一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5月5日上午,杜赞奇教授与政务学院和亚太研究院的老师进行了专题对谈。双方以中国历史上的繁荣与治理作为切入点,围绕“中国崛起与国家治理”这一话题进行对谈。在座谈中,杜教授对崛起中的中国模式表达了乐观的期待,认为尽管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国家治理存在“内卷化”的风险,但政府在维护公有制产权制度和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积极角色仍然非常突出,这使得中国在全球新自由主义浪潮中展现出独具一格的优势。

杜赞奇教授做主题演讲

杜赞奇教授出生于印度,并在印度完成大学教育。后负笈美国,师从中国研究泰斗孔飞力(Philip Kuhn)教授,荣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任历史系系主任暨芝加哥大学中国研究委员会主席。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莱佛士人文讲座教授,兼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学部主任暨亚洲研究院院长,以及芝加哥大学终身荣休教授。

杜赞奇教授教授的著作已被译为中文、日文、韩文和欧洲多国语言出版发行,深受好评。第一本专著《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曾先后荣获1989年度的“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以及1990年度的“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奖”。第二本专著《从民族国家中拯救历史:质疑现代中国叙事》(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中文译本已于2003年面世。他的新书The Crisis of Global Modernity: Asian Traditions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将于2014年末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