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北京大学陈苏镇教授做客博雅讲座

稿件来源:博雅学院 作者:博雅学院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03-28 阅读量:

3月27日晚,由我校人文高等研究院和博雅学院主办的博雅讲座第五十三讲于南校区怀士堂开讲。本场讲座邀请了北京大学陈苏镇教授讲述“司马迁的‘一家之言’”,吸引了300余名师生前来聆听。

司马迁其人及其提出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皆为世人所熟知。陈苏镇教授指出,历代学者都认为,司马迁所谓“家”指的是史家,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完成《史记》,使之成为司马迁的一家之言;然而,这一看法很可能是对司马迁本意的误解。陈苏镇教授认为,在历史研究中,摘录是研究者常见的做法,但摘录的内容一旦脱离了原文很有可能会造成曲解;同样,司马迁的三句话也应该带入原文来思考。

追本溯源,此语出自《太史公自序》中“第七十”。陈苏镇教授根据文本与汉代当时的思想发展情况,阐述了独到的见解。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都并非泛泛而谈,太史公赋予了它们实际的含义和具体指向:“究天人之际”是《史记》中《天官书》的任务;“通古今之变”是《平准书》的任务;“成一家之言”则是其为《序略》安排的任务。前两者分别体现了司马迁对于占星术体现的天人感应思想的重视和对于“物盛而衰,时极而转”的认知。而司马迁所谓“一家之言”的本意应该是“汉家之言”,其内容主要指汉初拨乱反正、治国理民的成功经验,也包括武帝后期凌迟衰微的教训。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主要目的,应是继六经之后,再为后世圣人君子提供一部政治教科书。

陈苏镇教授任职于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著作有:《汉代政治与〈春秋〉学》、《〈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恢宏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等。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