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南国已是草长莺飞。不仅趁着东风放纸鸢,校园内各个体育场馆更是活跃着中大学子青春律动的身影。为响应共青团中央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我校作为全国首批10所试点高校之一,于今年2月启动了2014中山大学“三走”活动,按照“公益+体育、网络+体育、医学+体育、创业+体育”四大模式开展系列活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行设计吉祥物与相关文化产品、开展全校性主题团日活动、建立体育运动认证机制、完善体育运动保障机制。目前,系列活动已在校园内蓬勃展开。
中山大学“三走”活动徽标
南校区马丁堂门前立有一尊石狮,口衔飘带,脚踏小狮,造型灵动,气宇轩昂,被学生们称为“马丁堂守护神兽”。据了解,这只石狮是原岭南大学首位华人校长钟荣光先生从一座旧庙中找来的。与“尚武精神”所契合的狮子,不仅是威猛、勇敢、强健的代表,更被视作护国振邦之宝。
经由校团委和校学生会设计,脱胎于岭南文化中“醒狮”形象、来源于中大吉尼斯体育活动代表的四只可爱的“吉尼狮”——Simon、Yolanda、Simba、Ursula,“应邀”成为了中山大学“三走”活动的吉祥物,承继了中大的体育精神和传统,体现了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和全民性。每一只“吉尼狮”都代表了一个校区的形象和特色,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中大以其地域之广,孕育了多维且原汁原味的体育文化。
Simon代表中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南校区。他身穿中山装,脚下是一小片绿荫,自信地踩着一只足球,神气十足,象征着南校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体育文化。
自信果敢、兼收并蓄的Simon
Yolanda代表北校区。她身穿红色网球裙,头戴杏花装饰的红色十字帽子,手拿网球拍,笑容善意亲切,体现了北校区医学生聪颖、友善、热诚的体育文化。
热忱友善、聪颖机灵的Yolanda
Simba来自东校区。他戴着红色拳击手套,由岭南文化中的舞狮形象幻化而成,意气风发,彰显着东校区学子充满年轻活力、富于动感的体育文化。
青春飞扬、活力四射的Simba
Ursula是珠海校区的一员。她身着蓝色泳装,挎着游泳圈,背对人们却调皮地转过头来,显示了珠海校区青春、美丽、活泼的体育文化。
美丽清爽、活泼快乐的Ursula
这四只小狮子将会陪伴和见证校团委、学生会以及各院系团学、社团等近百个组织或团体近300场体育活动,其中涉及80多种体育项目,涵盖四个校区逾3万名学生。主办方力图通过“打造一间虚拟趣味的体育课堂,制定一本中大体育吉尼斯全书,评选一位运动类别的体育达人,发出一个热爱运动的青春呐喊”的“四个一”举措,结合利用新媒体及APP应用程序搭载的体育活动认证系统,运用激励与宣传手段,提升主题锻炼活动的实效性,号召同学们“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
何惧点滴风雨,阳光就在明天。大家一起动起来吧!
附:中山大学“三走”活动倡议书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毛主席曾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孙中山先生曾说:“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
百年前,仁人志士发出“强国保种”的啼血呐喊;百年后,盛世奥运展现中华健儿飒爽英姿。回首百年,我们不难发现:青年人身体素质的状况从来都与国势民运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把握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中山大学历来有着深厚而优秀的体育锻炼传统,建有全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运动基地,教学理念不断提升,由过去“增强体质”转变为“健康第一”“注重发展”“塑造人格”。
在此背景下,为响应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开展的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山大学学生会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早睡早起不通宵,健康生活要规律;
二、每天跑步多坚持,走出宿舍打球去;
三、少玩游戏多看书,走向操场展魅力;
四、体育知识不能忘,注意安全别受伤。
青年拥有健康的体魄,民族就有兴旺的源泉,国家就有强盛的根基。让我们共同努力,“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培养青春健康、朝气蓬勃、体魄强健的青年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