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2013年度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学生编辑记者培训会在贺丹青堂举行。南校区各业务团队负责老师、三个校区记者站的指导老师以及全体学生编辑、记者等参加培训会。
2013年度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学生编辑记者培训会举行
培训会邀请南方日报社编委、时政新闻部主任、高级记者段功伟做题为“传媒价值的坚守”的讲座,指出当今媒体环境下,微博等网络写作中碎片化、感觉式的文字渐渐取代深层思考。他化用阿尔森•古留加的话提出传统媒体的价值,“记者一生的标志就是他的那些作品,而记者生活中那些最激动人心的事件就是他的思想。”在如何坚守传媒价值这一问题上,段功伟主任与学生编辑、记者分享史家意识、问题意识、综合意识和表达意识十六字箴言,希望大家不忘记者肩负的责任感,要有史家高度,寻找新闻价值之所在,打破学科界限,勇于经历、勤于思考、敢于表达。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指导老师徐津阳做了题为“打造‘个性化’的深度报道”专题讲座。她以“中大扶贫”专题为例,分享和学生记者互动改稿的故事,并从标题、引入语、结语、文学视点、他者审视五个方面具体讲解如何让深度报道有“个性”。徐津阳老师表示,校报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对于文章品质的追求即是对文化情怀的追求。而一个人最重要的情怀,是文化情怀。有了文化情怀,才能站在高处看风景,才能穿越历史的尘埃,穿越功利的迷雾。
曾担任“中大图志”设计组组长的周伟健同学则为大家带来“新闻摄影:选图、构图与后期”的讲座。他援引实例,介绍了新闻摄影中选图、构图与后期三方面的知识,指出一张好的新闻照片不仅要有明确的主题,还要将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并使画面尽量保持简洁。他随后以生动的图片展示,对后期处理的技巧进行了讲解。
作为中大的一分子,中大岁月长河中的一滴水、一朵浪花,学生编辑记者们记录了中大历史,传播了中大精神。正因为有学生编辑记者的参与,中大的故事、传统在同学们青春肆意盛开的大学生活中才得以不断创新、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