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综合新闻

我校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第一届预科教学研讨会顺利召开

稿件来源: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作者: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11-15 阅读量:

11月8日,我校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第一届预科教学研讨会顺利召开。学院法方院长德麦赛(Jean-Marie BOURGEOIS-DEMERSAY)先生、法国教育部预科阶段物理和数学学科教学督导Torossiant Charles先生和Pietryk Gilbert先生等法方嘉宾,学院中方院长王彪,人事处副处长杨佩青,教务处副处长何洪,珠海校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主任许海舟,以及学院其他领导和全体老师出席了研讨会。

会上,以法方教学负责人为主、中方教师为中坚力量的法语、物理和数学教学组依次针对学院成立三年以来的预科教学情况进行了汇报和总结。

在法语教学负责人Sophie LORRAIN的带领下,Olivier CORRE、 Joanna Sitnik、 Marie-Caroline Abadie三位老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分别对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四年级法语教学现状进行了介绍,提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教学中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特色。他们还提出了在此种创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内和课外分别担任不同角色的议题,并同与会者展开了讨论。

作为物理教学团队法方教学负责人Arnaud Martin先生和Océane Gewirtz女士分别从法方人员的角度分析了中法物理教学的差异,指出了目前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中方物理教师代表袁岑溪老师、何广源老师通过分析中法物理教材,找出了中法教育模式的差异,并分享了对这种差异的看法;物理实验教学组穆翠玲老师、林少鹏老师则从实验教学的角度分析了两国教学方法的差异。

数学教学组法方负责人Alexander GEWIRTZ先生和Alexis GRYSON先生介绍了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与中大其他院系中数学学科的差异。中方数学教师代表程思睿老师介绍了法国工程师教育预科阶段数学教学的特点,曾祥能老师、李亮亮老师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对比了中法教学的模式,徐帅侠老师则从考试制度方面指出中法高校数学教学的差异。

汇报结束后,德麦赛院长和王彪院长对各组的教学成果表示肯定,并要求各教学组进行自我总结,找出教学团队现有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各团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试图共同寻找出能提高各教学团队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王彪院长要求,学院的教师将每年进行中法教学方法的分享和比较,并形成论文,学院将结集出版。同时,法方两位督导也给予了各团队中肯而专业的建议。

杨佩青副处长对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建立三年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认为此次研讨会是对过去三年预科教学经验的总结,对预科阶段师资队伍的建设有积极的作用。

何洪副处长认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作为我校第一个国际合作办学的成功例子,在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上不断创新。希望此次研讨会能让学院迈上新的台阶,开创新的局面,为其他国际合作办学的学院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第一届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预科教学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预科教学模式已具雏形,并将进入不断改进和发展的阶段。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