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及美国、日本的7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现场
《文学遗产》竺青副主编高度评价了新时期以来文体学研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文体学的终极理论指向,不仅仅是回归过去,更应着眼于中国文学未来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西学强势的背景下,建立有中国特色和时代高度的文体学,是每一个学人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校中国语言文学系吴承学教授指出,新世纪以来中国文体学兴盛意味着中国学术对本土文学理论传统的回归与对古代文学本体的回归,并提出要建设超越古人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必须在继承传统文体学研究经典范式的基础上,再“鉴之以西学,助之以科技,考之以制度,证之以实物”,融通语言、艺术、哲学、宗教、历史、考古等多门学科,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上宏观地审视中国文体学的发展演变轨迹,凸显文体学在整个文学乃至文化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分组讨论现场
大会共收到论文68篇,涉及诗、文、词、戏曲、小说等文类和文体学研究各个层面的问题。与会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3场大会报告和8场分组讨论,主要论题包括文体学学术史研究、文体形态及其源流演变研究、文体与文化研究、文体理论与文体批评研究、文体学周边问题研究等。从报告和讨论的情况可以看出,本次会议论题广泛,内容丰富,学术观点、视角和方法都有较大创新,不仅为古代文学和文体学提供了前沿性的成果,更在延续、深化前三届文体学会议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局面作了新的思考和开拓。
在闭幕式上,黑龙江大学杜桂萍教授与社科院文学所张剑教授代表与会学者发表总结和感言,竺青副主编致闭幕词。他们一致称赞此次会议以学术为本位,是一场风清气正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