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教授在我校举行讲座

稿件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作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3-10-21 阅读量:

10月15日下午,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广东省外国专家局和我校联合主办的中山大学诺贝尔大师系列讲坛第十三讲在我校东校区举行。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做了题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若干问题”的讲座。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做题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若干问题”的讲座

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里,巴里·马歇尔教授为听众们深入浅出地献上了一场自然科学盛宴。马歇尔教授首先鼓励师生们要保持好奇心,因为好奇心驱动着科学研究的开展。接着,他指出科学研究求证一个假设是错误的容易,但求证一个假设是正确的难。他以自己论证胃炎的起因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假设为例,与现场师生分享了求证一个假设的正确方法与注意事项。最后,马歇尔教授讲解了国际上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现场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雷风云副司长,广东省外国专家局覃立模局长、钟敏言副局长,我校颜光美副校长,药学院黄民院长、吴传斌副院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凌文华处长等出席了讲座。讲座开始前,颜光美副校长、雷风云副司长分别致辞。我校药学院、中山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以及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药学院和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师生约600人到场聆听了讲座。

讲座当日,巴里·马歇尔教授还代表西澳大利亚大学与中山大学药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建中山大学药学院—西澳大利亚大学Barry James Marshall抗感染药物研究中心(BMRC)。以该研究中心为平台,西澳大利亚大学将与我校药学院药物分子设计研究中心、药物代谢与动力学实验室、药理实验室、药物化学与生物学实验室等团队在抗感染药物研发方面展开合作。

“诺贝尔大师系列讲坛”是中山大学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与大师对话——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校园行”项目支持下启动的高水平系列讲坛。自启动以来,学校对“诺贝尔大师系列讲坛”定位清晰、目标明确、讲求成效。目前,该系列讲坛已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效益明显、受益面较广的科技盛会。该项目自2008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十二讲,邀请了化学、物理、医学与生理学、经济等方面的诺贝尔大师共12人来校讲学交流。

巴里·马歇尔教授出生于西澳大利亚州卡尔古利市,1974年毕业于西澳大利亚大学并获取学士学位,1977年成为珀斯皇家医院注册医师,1985年成为珀斯皇家医院肠胃病学研究人员。他于1986年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执研并担任医学教授,1996年任该大学内科医学研究教授,1997年成为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医学教授,1999年担任该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2003年出任该大学幽门螺杆菌实验室首席研究员。2005年,因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Robin Warren)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1年12月,巴里·马歇尔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