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品复测结果公示于10月16日结束,以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为主力的中山大学参赛队伍获得国家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二项,为我校参赛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大赛全国组委会与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邀请我校代表队,参加今年11月8日至13日在武汉召开的“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经验交流会”,进行经验汇报和作品展示。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和工信部主办,自1994年始,每两年一届,是中国大学生参与的电子设计类竞赛中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全国性比赛,也是教育部的四大赛事之一。该赛事强调参赛者具备扎实的电子设计知识,兼具出色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在电子设计行业中具有相当高的影响力,也为不少社会知名企业所看重。2013年,在来自全国的1044所院校、11838支队伍、35514名参赛学生中,最终评选出240个参赛队获全国一等奖,566个参赛队获全国二等奖。
今年由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主力的13支参赛队伍获得国家奖五项,广东省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成功参赛奖二项,获奖率达100%。这是我校继2007年获全国一等奖二项后,再次荣获国家一等奖,也是我校2009年大规模参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自2008年以来,依托学校教务处专项经费支持和东校区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电工实训平台,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和东校区教学实验中心联合成立了“中山大学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工作小组。由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历任教学院长赖剑煌教授、王国利教授,历任党委副书记陈文波、陈建存,院长助理李宁副教授,东校区实验中心刘树郁主任等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杨智教授、东校区实验中心保延翔高工分别担任专家组组长和副组长;学院团委书记钱宁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在领导小组的支持和专家小组的指导下,“中山大学学生信息科技发展中心”以“电子俱乐部学生培训师”为“零基础”同学开展《电子基础知识》培训,以“电子普及赛”选拔和积蓄初级种子选手,营造了广泛的参赛群众基础和技术研讨氛围,建立了一套大赛备赛机制。“电子普及赛”自2006年至今已举办九届,共计2255名同学参加。“学生培训师”是技术高手同时是省赛手或国赛手,担任专家组助手,一届一届地传承和磨砺。同时,“中山大学学生信息科技发展中心”承担了大赛的组织宣传和后勤保障工作。四天三夜封闭的考场,参赛队员饮食安排、经费准备及随时需要外出采买元器件,作品完成封箱运送等,每支参赛队伍后面都有为其默默忙碌的学生志愿者的身影。
此次竞赛获得的突破性佳绩,某种程度上检验着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的成果,标示着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训练方向,标示着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训练方向,反映了竞赛团队教师们培养人才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