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我校心理学系、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统计科学系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山大学孤独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Karen Dobkins教授、美国贝勒医学院Lane Strathearn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陈瑞燕教授、中国医药大学王良惠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王穗苹教授、广州康纳学校樊越波校长,我校附属第三医院主任邹小兵教授、心理学系易莉博士和Lisa Joseph博士后等9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特邀学术报告,逾2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围绕孤独症儿童心理特点及干预手段两大主题进行。在孤独症儿童心理特点方面,报告人主要关注: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视觉加工模式;孤独症儿童的音高知觉及语音接收模式;孤独症儿童的生物运动知觉和行为识别模式;孤独症儿童的信任及欺骗认知模式;孤独症儿童的重复性行为。在儿童孤独症干预手段方面,报告人介绍并讨论了三个方面的干预问题:干预孤独症的潜在新型药物——催产素;中国“禅”式神经心理干预法;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机构中的实用干预方法及疗效。
本次会议从大量实证研究出发,探讨了儿童孤独症领域的热点问题,既增进了中外学术交流合作,加快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研究进展,促进了国内外孤独症研究领域的接轨,也向听取报告的大量孤独症相关职业工作者、青年学者、学生教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预示我校在孤独症研究领域已经具有良好影响。此前,我校心理学系易莉博士、高定国教授等与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广州康纳学校樊越波校长、多伦多大学李康教授等合作,在Autism Research、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ournal of Vis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等行业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了系列论文,就孤独症儿童认知特点以及初期诊断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发现了此类儿童在信任、面孔识别、眼动、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等方面的一些独特机制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