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聚焦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联合诊治

第三届中美胃肠疾病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稿件来源:附属第六医院 作者:简文杨、王俊 编辑:刘嘉 发布日期:2013-09-05 阅读量:

继连续举办两届中美胃肠疾病高峰论坛之后,为跟踪国际性肠病领域最新动态及探讨本领域临床疑难问题,8月31日至9月1日,我校附属第六医院与附属第一医院再次共同承办第三届中美胃肠疾病高峰论坛——聚焦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联合诊治。

会议一如既往地秉承协作、互动、提高的宗旨,跟踪国际炎症性肠病的最新进展,结合疑难病例多学科共同讨论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复杂性克罗恩病(合并狭窄与穿透)的诊断与处理问题。该会议已经成为中美有关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品牌性会议。

本届会议由中山大学和美国克利兰夫医院联合主办,《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协办,我校常务副校长汪建平教授、附属第六医院胡品津教授任大会主席,附属第一医院陈旻湖教授、附属第六医院兰平教授任大会执行主席。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近400人参加。

基于当前全球对炎症性肠病关注力度的日益增加,组委会邀请了中国内地、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在炎症性肠病领域内科、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的著名专家做专题演讲,主持疑难病例讨论。

来自澳大利亚的Michael Kam教授就《State of Art Refractory UC》展开报告;来自香港的Siew Ng教授介绍其团队在《Emerging Medical Therapy in IBD》的研究进展;来自美国的Feza Remzi教授以生动的病例论述《IBD腹腔严重病变的外科处理》;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钱家鸣教授就《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妊娠与生育》同与会者进行探讨;我校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陈旻湖教授详细陈述了《IBD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与治疗》;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兰平教授所作《IBD:外科医生应该作什么?》专题报告给同行带来新的启示;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医学部主任、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主任胡品津教授《IBD的诊治与多学科联合和全程服务》为炎症性肠病的诊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探讨。会议还专门就狭窄性CD和CD肛瘘专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期间还穿插了来自全国各地多个医院的病例讨论,开拓了与会人员的视野。

大会主席汪建平教授在闭幕辞中指出,此次会议中,国内外专家同行从多角度对IBD疑难病例进行了多学科讨论,这对于提高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和处理能力、促进学术交流有重要作用,为国内外炎症性肠病专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他衷心希望类似的学术交流会议能持续召开,为炎症性肠病的内外科联合治疗开创新的局面。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