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至27日,由中山大学历史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厦门大学历史系主办,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承办的首届中国史研习营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等15所高校的22名本科生通过严格选拔成为首届研习营的学员,包伟民、陈春声、李治安、刘志伟、鲁西奇、罗志田、茅海建、沈志华、张国刚、朱凤瀚等10位学者担任主讲教授,另有5所高校的8位青年教授担任指导老师。
19日上午8时半,研习营开营仪式举行,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陈春声教授,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罗志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茅海建教授,清华大学张国刚教授,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志伟教授,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吴义雄教授,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历史系温春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冯筱才教授,南海区委常委梁耀斌,佛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商学兵,西樵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梁全财等领导嘉宾出席了仪式。
陈春声副书记兼副校长、吴义雄主任、梁全财书记、梁耀斌常委先后致辞,冯筱才教授、温春来教授就研习营情况进行了说明。
专题讲座现场
19日上午至26日,研习营展开了多种形式的研讨和学习,共进行了10场专题讲座,3次专题探讨,3次史料研读,2场沙龙漫谈和1场圆桌讨论,涉及的内容丰富,或宏观揭示中国历史的某些特质,或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或区域史的某个面相,或就历史观念、史学方法等进行讨论。此外,以西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依托,研习营还组织了两次历史文化考察以及为期一天的田野工作坊。这些活动营造出的研讨氛围,帮助学员养成了自由、平等地讨论问题的习惯,学员们表示这将使自己终身受益。主办方还表示,研习营只是一个开端,闭营之后,主办单位还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设计一个持久的平台,为各届研习营的教授、学员提供持续的学习与交流机会。
田野考察现场
所有学员都获得了结业证书,并将在未来两周内提交研习报告,研习营筹备组将对研习报告进行评定,选出优秀学员。学员们最后以联欢会形式告别此次研习营。
主办方表示,中国史研习营本着“合作、持续、传承、公益”的宗旨,长期举办,通过研习营建立长期的学术交流机制,为拥有理想的青年学子提供持续的学术引导,从而为中国史学的未来发展尽绵薄之力。
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是中山大学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共建,于2011年6月在南海西樵山三湖书院旧址正式挂牌成立。通过双方共建合作,岭南文化研究院将集学术研究、教学、学术交流和服务地方为一体,努力建成具有较大影响的岭南文化研究中心、资料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