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为期9天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圆满结束。此届夏令营由中山大学历史系、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系、台湾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台湾中央大学客家学院、台湾联合大学客家研究院主办,中山大学历史系、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
夏令营开营仪式暨欢迎仪式现场
7月18日,夏令营开营仪式暨欢迎仪式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周介铭教授讲话并接见师生。台湾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院长张维安教授,台湾联合大学客家研究学院院长刘凤锦教授,元智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刘阿荣教授,高雄师范大学客家研究所吴中杰教授,暨南大学、南昌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及我校相关领域教授,海峡两岸青年学生与学者等近70人参与开营仪式。
夏令营考察现场
随后的行程中,营员们深入考察了四川华阳龙泉柏合的钟家大院,洛带古镇的会馆、民居、祠堂和博物馆,洛带镇宝胜村,大邑刘氏庄园、剑川博物馆,黄龙溪古镇的古村落、码头和庙宇,资中县文庙,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圣水寺和大佛寺,隆昌县的南关、北关客家牌坊群;重庆荣昌县盘龙镇“工艺夏布”制作、县城教堂、路孔古镇,重庆湖广会馆等,通过对这些客家聚居地区的寻根访踪,聆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夏布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颜坤吉老人客家话版(即当地人称为的广东话版)的“麻布神歌”,加深了营员们对四川、重庆等地客家人及客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加了台湾青年学子对于祖国以及客家原乡的热爱,促进了海峡两岸学术界同行之间、青年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营员们还参观了重庆的白公馆和渣滓洞,深受教育。
海峡两岸大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活动,旨在推动客家研究、发展两岸学术界同行与青年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自200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深受两岸青年学生与学者的欢迎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