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在阳江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共同签署了《“南海Ⅰ号”文物保护与研究合作协议书》。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龙家有,阳江市常委、宣传部部长袁古杰,广东海上丝绸博物馆馆长黄铁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战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麻国庆等参加了签约仪式。
黄铁坚馆长(前排左)、李战琦院长助理(前排中)、麻国庆主任(前排右)签约现场
袁古洁部长指出,广东海上丝绸博物馆以其唯一性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中大人类学系理论研究及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三家合作是高端合作、强强联合,对广东海丝馆的发展意义重大;希望三家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对未来发展进行明确定位,就如何更好地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麻国庆主任表示,在接下来的合作中,要在科研研究理念中有所突破,希望各方在广东海丝馆内、在文物的文化研究和外在的区域海洋文化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对话机制。
根据协议,三家单位将共建“南海Ⅰ号”船体及出水文物保护与研究平台,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具体在四个方面开展合作:基地建设方面,以“南海Ⅰ号”的保护与研究为目的,同时体现国家海洋战略需要,将设立中山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国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基地和中国广东水下文化遗产科技保护基地;科研方面,主要开展“南海Ⅰ号”船体及各类出水文物保护与保存研究,“南海Ⅰ号”沉船及其出水文物相关的考古学与史学研究;教学方面,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共同指导博士后科研工作;学术会议方面,以创建学术品牌为目标,开设“南海Ⅰ号”论坛。